良幣將逐漸驅逐劣幣 在政策發力方向中尋找機會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后,國務院再次出臺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意義重大,充分體現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從長期視角來看,銀河證券分析師楊超表示,良幣驅逐劣幣勢在必行,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外部環境仍在等待歐美國家集中釋放流動性,仍將維持A股市場震蕩向上格局。
利好股市中長期發展
具體來看,新“國九條”要求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擴大現場檢查覆蓋面,強化發行上市全鏈條責任,加大發行承銷監管力度,嚴查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問題;要求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構建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規減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要求加大退市監管力度,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準,暢通多元退市渠道,精準打擊各類違規“保殼”行為,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
“這對股票市場供給過大、投資回報率低、圈錢現象嚴重等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意見,利好股市中長期發展?!睏畛硎?。
4月12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該意見與新 “國九條”同日發布?;诖饲闆r,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別對相關配套業務規則進行修訂完善,對滬深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進一步嚴格退市標準。對此,國金證券分析師楊佳妮表示,退市新規涉及的上市公司影響范圍明顯擴大,常態化退市格局將加速形成。
在新增的規范類退市指標中,累計有16家上市公司2021年和2022年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連續兩年被出具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若在披露的2023年年報中再次觸及,則按新規標準將會面臨退市。對于新增的分紅風險警示指標,根據2020年至2022年三年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分紅不達標的上市公司共有142家,包括主板107家,創業板33家,科創板2家。
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就分紅和退市有關問題的觀點:本次退市指標調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殼”“害群之馬”,并非針對“小盤股”。在標準設置、過渡期等方面均做了穩妥安排,短期內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市場有觀點認為“本次退市規則修改主要針對小盤股”,這純屬誤讀。
政策落地有望帶來增量資金
另外,新“國九條”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其中,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全面加強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設,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督促樹牢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鼓勵開展長期權益投資。
證監會1月12日新聞發布會披露,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達23%。其中,公募基金持股占比為7.3%。這也意味著,如果未來投資環境不斷優化,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市,這一比例還將進一步提升。
華泰證券分析師張繼強表示,新“國九條”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既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這個“基本盤”,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又著眼于推動保險資金、社?;?、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分類作出部署。
張繼強進一步分析,“長錢長投”政策體系落地有望為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截至2023年末,27.6萬億元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股票和基金投資占比為12%;而29.06萬億元銀行理財規模權益資產占比僅為2.86%,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投資策略上,華龍證券分析師朱金金介紹道:“新‘國九條’中強調上市公司分紅,紅利板塊值得長期重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財富管理機構中長期受益;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國資國企改革等國家戰略實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成長風格值得關注。行業風格關注:周期、成長、非銀等。主題方向關注:高股息、科技創新、碳中和、國企改革、新質生產力、并購重組等?!?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