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產業化提速
近期,固態電池技術在多個領域應用加速落地引起市場關注。3月25日,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微博上宣布,智己L6將搭載首個量產上車的 “超快充固態電池”。此外,固態電池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落地亦有進展,3月26日,vivo發布新品XFold3系列,搭載行業首發半固態“藍海電池”。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固態電池技術車規級應用逐步落地以及主流車企技術研發布局的持續加碼,固態電池技術有望迎來產業化初期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里程碑,市場對于固態電池技術從0到1加速落地的預期持續走高,技術先發優勢明顯且應用端領先落地的企業有望獲得估值上的提升,上游如高鎳正極、硅基負極等細分電池材料領域的同步迭代升級亦有望催生新的機遇。
事件驅動 太藍新能源首發車規級全固態電池
近日,太藍新能源對外宣布在固態電池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塊車規級單體容量120Ah、實測能量密度高達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體型化全固態鋰金屬電池。這一成果不僅刷新了體型化鋰電池單體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業紀錄,也標志著太藍新能源在固態電池研發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悉,太藍新能源此次發布的全固態鋰電池采用了多項關鍵技術,包括超薄致密復合氧化物固態電解質、高容量先進正負極材料以及固態電池一體化成型工藝等。這些技術的運用,使得全固態鋰電池在性能上有了顯著提升。
在材料創新方面,太藍新能源采用了高克容量、長循環富鋰錳基材料作為正極,負極則選用了復合鋰金屬基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超寬、超薄的特點,同時兼具高循環穩定性和高倍率性能。此外,為了解決“固-固”界面阻抗問題,太藍新能源還獨家研發了高性能氧化物復合固態電解質。
通過構筑高效離子、電子傳輸網絡,并搭配自研界面柔性層材料,太藍新能源成功降低了界面阻抗,提升了界面穩定性,從而實現了電池綜合性能的全面提升。這一創新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續航和安全焦慮問題。
行業現狀 固態電池在多個領域應用加速落地
近期,固態電池技術在多領域應用加速落地引起市場關注。
3月25日,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宣布,智己L6將搭載首個量產上車的“超快充固態電池”,具備“超1000km續航+準900V超快充+整包無熱蔓延不起火的超級安全”性能。隨后一天,劉濤與清陶能源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李崢于抖音平臺直播進一步介紹了該產品。從技術角度看,該電池仍屬于半固態電池范疇,容量超過130kWh,采用了“高離子電導率、耐高溫固態電解質”及“干法固態電解質層一體成型”技術,成本較目前的三元鋰電池“略高”,智己L6預計于5月上市。
此外,固態電池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落地亦有進展,3月26日,vivo發布新品XFold3系列,搭載行業首發半固態“藍海電池”,該電池是由vivo與寧德時代設立的藍海電池創新研究實驗室共同開發,負極采用二代硅材料,硅含量相比普通硅負極更高,能量密度高達780Wh/L,相比上一代石墨烯電池提升15.4%,同時,低溫性能表現優異,-20℃極端低溫環境也能保持穩定的放電性能,有效解決手機低溫環境下的續航難題。
相較傳統鋰電池,固態電池采用不可燃固態電解質取代易燃有機電解液,在提升電池熱穩定性同時可抑制鋰枝晶刺破隔膜導致短路的情況,大幅提升電池安全性與循環壽命,同時,基于安全性可采用更高性能、更激進的電池材料體系,如高鎳正極、硅基或金屬鋰負極等,進而顯著提升電池能量密度。
投資思路 上游電池材料領域催生新機遇
東興證券認為,隨著固態電池技術車規級應用逐步落地以及主流車企技術研發布局的持續加碼,固態電池技術有望迎來產業化初期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里程碑,市場對于固態電池技術從0到1加速落地的預期持續走高,技術先發優勢明顯且應用端領先落地的企業有望獲得估值上的提升,上游如高鎳正極、硅基負極等細分電池材料領域的同步迭代升級亦有望催生新的機遇。
對于具體投資標的,東興證券建議關注與eVTOL領先企業億航智能戰略合作、三元半固態電池已有產出且有望實現裝機的國軒高科,其他相關受益標的包括:寧德時代(2023年發布凝聚態電池,已開展民用航空項目開發,車規級應用預計2024年具備量產能力)、當升科技(高鎳正極材料持續放量)、貝特瑞(硅基負極技術和出貨行業領先,2024年有望建成投產2萬噸產能)等。
東方證券表示,頭部企業紛紛布局,固態電池產業化提上日程。站在固態電池量產前夕,上游設備訂單先行。建議關注產業鏈上有相關技術儲備或已實現訂單的公司,如先導智能、聯贏激光、曼恩斯特、利元亨、杭可科技、贏合科技等。
方正證券指出,固態電池實現對液態電池替換的過程中,現有三元高鎳正極材料可繼續沿用,或通過單晶化、氧化物包覆、金屬摻雜等方式進行優化,長期看有向超高鎳、富鋰錳基、高壓尖晶石等材料迭代的趨勢。建議關注高鎳正極材料企業容百科技、當升科技;負極材料企業元力股份、貝特瑞、翔豐華、璞泰來;上游鋯礦、前驅體企業東方鋯業、三祥新材;電池端企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