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董事長李世江出席鈉電產業峰會并作主題分享
4月2日,由高工產業研究院主辦的“2024高工鈉電產業峰會”在蘇州舉行。峰會以“全球視野 鈉電起航”為主題,吸引了100+上下游企業領袖、300+鈉電企業參與,并針對鈉電電力儲能多元技術、項目落地、市場前景等進行探討。多氟多董事長李世江受邀參會,并作《行之有鋰 坐地為鈉——鈉電一體化布局戰略》主題報告。

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高小兵對2024年中國鈉電市場進展進行分析與解讀。高工咨詢董事長張小飛、眾鈉能源董事長夏剛、中科海鈉總經理李樹軍等分別就鈉電產業發展遇到的困難與不確定性、產業化最新成果、鈉電大規模應用推廣的底層邏輯等內容進行分享。
行業一致觀點認為,“穩定提質、快速降本”是2024年鈉電產業的核心關注點。如何聚焦技術和供應鏈管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利用低溫、倍率、安全等特性,切入多元應用場景,是產業鏈整體需要攻克的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技術路線的不確定性、供應鏈整體規模的不完備,鈉離子電池整體產業化進展不及預期。在鋰價走低的背景下,成本與經濟性成為制約鈉電市場化應用的主要因素,鈉電池產業化進程正處于亟待尋求突破的瓶頸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此次大會,不僅提振了行業信心,更是通過研討找到了鈉電產業的“突圍?破局”之道。相信在產業鏈上下游伙伴的共同努力下,鈉電產業一定會憑借其在資源、成本、低溫性能、過放性能、安全性能、倍率性能等方面的長處,在微型車、兩輪車、儲能等領域取得競爭優勢。

李世江著重介紹了多氟多對新能源體系的思考,以及鈉電池產業化的進展,并就鈉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和創新生態提出建議。在鈉電領域,多氟多擁有從材料研發制造到新能源電池的完整產業鏈,正極材料層狀氧化物/聚陰離子、負極材料硬碳體系較為成熟,已具備產業化基礎;產品上,多氟多新開發的大圓柱全極耳鈉電池,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電池安全性。
李世江表示,成本優勢是開發鈉電的本征邏輯,但現階段鈉電產業創新生態不完善、工藝不成熟、能量密度較低等因素,導致鈉電池實際生產成本仍然較高。封閉的空間只會四處碰壁,開放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用“共建共享”的思維構建“鈉電產業命運共同體”,通過產業鏈一體化思維,開發低成本、綜合性能優異的鈉電,是新能源產業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多氟多作為鈉電產業的先行者,率先實現六氟磷酸鈉的產業化。寧福新能源作為多氟多的子公司,在鈉電池領域持續深耕,榮獲“2024鈉電市場開拓先鋒獎”。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