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來132家上市公司收到處罰或監管
據Wind統計,2024年3月以來,A股已有132家上市公司收到監管部門行政處罰或監管措施,其中,10家公司受到罰金處罰,累計罰金為1542.60萬元。違規公司中ST股有22家,占比當月違規公司數量的16.67%。業內人士認為,公司信披虛假問題的揭示,侵蝕市場信任基礎,這些行為最終會損害公司的長遠利益。
虛假信披侵蝕市場信任基礎
《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這部分公司被監管部門下發行政處罰或監管措施的事由,包括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業績預測結果不準確或不及時、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或其他問題。具體處分類型有責令改正、公開處罰、公開批評、監管關注、立案調查、出具警示函或其他。
在這些違規公司中,上實發展于3月18日收到上海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未及時披露預計經營業績發生虧損、未及時披露訂立重要合同、2016年至2021年年報涉嫌存在虛假記載,上海證監局擬決定對上實發展給予警告,并處以850萬元罰款;對上實發展時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曾明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罰款。
27日,華泰證券一資深分析人士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財務造假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復雜的動機。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提升公司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還能為管理層帶來豐厚的股權激勵收益。此外,一些公司為了達到業績目標、完成融資需求或是避免退市風險,也會采取財務造假的手段。然而,這些短視行為最終會損害公司的長遠利益,侵蝕市場信任基礎。”
ST公司違規占比為17%
統計還顯示,在上述132家公司中,ST類公司有22家,占比當月違規公司數量的16.67%。其中,*ST新紡于3月22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2023年5月,*ST新紡曾收到河南證監局的警示函,*ST新紡2016年至2021年年報信披不準確,公司業績預告及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信息披露不準確。另外,公司內部控制還存在重大缺陷。對此,*ST新紡表示:“公司存在存貨賬實不符、存貨信息不準確的問題,導致其2016年至2020年財報的存貨、遞延所得稅、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營業成本、所得稅費用等科目存在重大會計差錯。”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虛假信披不僅直接關系到股民投資決策的準確性,還可能導致市場信心的喪失。一旦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失去信任,整個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效率都將受到影響。因此,打擊財務造假,維護市場秩序,已成為監管部門和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責任。”
關于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在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堅持不枉不縱的法治原則,在法律授權范圍內不斷提高執法效率,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豐富懲戒手段和方式,綜合運用監管措施、行政處罰、市場禁入、失信懲戒、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等行政措施,用好集體訴訟、支持訴訟和刑事手段,對違法者形成疊加打擊效應。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