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市成交額縮至萬億元下方 市場投資風格仍然偏向成長
26日,A股市場出現了震蕩中探底回穩的走勢。其中,上證綜指在午后一度小幅跳水,有下試3000點支撐力度的趨勢。不過,一方面得益于北向資金為代表的外資加倉,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能源產業鏈股票的強勁拉升,主要股指探底回穩,多數紅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盤面來看,市場出現了資金大調倉跡象,導致市場波動、指數震蕩,但量能并未出現大幅縮減,短期較難出現深度調整。
短期市場資金大調倉
周二,A股三大股指開盤漲跌互現。早盤兩市窄幅震蕩,午前三大股指均一度翻綠;午后探底后出現回暖,三大股指成功轉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17%,報3031.48點;深證成指漲0.28%,報9449.43點;創業板指漲0.44%,報1841.54點。Wind統計顯示,滬深兩市成交955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876億元。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47.25億元,連續兩日凈買入。
漲停個股主要集中在電力設備、化工、汽車、機械設備、電子等行業。從個股收盤的漲停板封單量來看,寧科生物最受追捧,其次是龍洲股份、青海華鼎。以封單金額計算,龍洲股份、青海華鼎、天賜材料等股票封單資金較多,分別有1.23億元、1.2億元、1.19億元。
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認為,從盤面來看,A股出現了資金大調倉跡象,熱門股全線回撤,高位股接連炸板,籌碼出現迅速松動的態勢。此外,紅利投資主線出現分化,前期漲幅喜人的龍頭品種長江電力等個股震蕩走低,構筑短線頭部,但相對應的以國藥股份為代表的年報業績略超預期品種仍然強勁走高。新能源產業鏈主線、地產產業鏈主線出現了較為清晰的資金凈流入的態勢。調倉的過程往往意味著場內資金在賣出熱門股,低吸未來有望上漲的潛力股。在“賣”“買”的過程中,容易釋放出短線波動的能量,進而意味著短線A股難以形成聚合性的上沖能量。
動力電池產業全線走強
26日盤面,行業、概念漲多跌少。其中,電力設備、銀行、房地產、食品飲料、汽車、環保、保險等行業板塊漲幅靠前;小米汽車、固態電池、氟化工、水產養殖、碳基材料、核污染防治、有機硅、租售同權等概念走勢活躍。傳媒、煤炭、教育、計算機、通信等行業板塊跌幅居前;Kimi概念、AI語料、數據要素、算力概念、影視概念、網絡游戲等概念走勢較弱。
動力電池產業全線走強,細分固態電池概念領漲,豐山集團、科森科技高開后秒漲停,豐元股份也僅用約2分鐘垂直漲停。鈉電池、鋰電池、鹽湖提鋰、鋰礦等相關板塊亦跟隨走強,聯創股份漲停,永太科技、時代萬恒等亦批量封板。漲幅前20位的ETF基金均與動力電池產業相關,其中,新能源車電池ETF、電池ETF等漲超3%。
消息面上,智己聯席CEO劉濤發文稱,智己L6將在準900V超強性能平臺基礎上,推出首個量產上車的超快充固態電池,實現超過1000公里續航;固態鋰電池克服了傳統液態鋰離子電池中電解液泄漏、電極短路等現象,大大降低了熱失控的發生概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寶馬、大眾、蔚來、比亞迪、上汽、賽力斯等國內外車企,均在加速布局固態電池技術路線。
小米汽車板塊也表現亮眼,尤其是宣布小米汽車將于3月28日晚7點正式發布,相關概念股持續走高,奧聯電子等多股實現漲停。整體來看,市場風格仍然偏向于成長。
短期較難出現深度調整
國盛證券表示,從市場層面看,短期兩市成交量維持在萬億元級別,量能并未出現大幅衰竭,另外,滬指3000點附近一直有大資金在做承接,短期較難出現深度調整。因此,就指數而言,目前并未出現趨勢逆轉信號,更大概率是小幅調整后再做蓄勢上攻。總的來說,短期調整無需驚慌,有低位依然是好的介入點。
華西證券指出,本輪春季行情延續至今,深證成指已修復至今年初水平,上證指數修復至去年11月以來高點,其主要驅動力來自增量資金的持續流入,以及監管層呵護下的風險偏好改善。從行情節奏上看,3月以來,行業輪動明顯加快,有61%的申萬一級行業市盈率修復至今年年初水平。監管層在積極呵護股市微觀流動性持續改善,A股后市仍將具備韌性。行業配置上,以現金流充裕、分紅穩定的藍籌板塊為主,如電力、出版等,輔之以部分受益于國內應用突破和產業政策支持的TMT主題。
“本周股票市場出現沖高回落與震蕩回調,指數從全面反彈局面切換到了橫盤震蕩走勢,但目前的這種分化并不意味著行情結束。目前缺乏增長預期上修動力,累計漲幅較大以及臨近一季報,市場存在正常回吐壓力。但‘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重要托底力量的存在有助于結構性改善與穩定風險偏好?!眹┚彩紫呗苑治鰩煼睫缺P后綜合分析后稱。操作策略上,方奕認為,當下仍要以積極心態找機會,當增長預期下修時,高分紅與穩定現金流的股票將會跑贏市場;而當增長預期不再下修,隨著經濟、股市防風險舉措加碼與圍繞“新質生產力”結構性政策出現,當前股市的投資風格仍然偏向成長。
記者 黃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