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下周迎來指數“上新” 推動ESG治理進入快車道
今年2月28日,上交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于3月21日發布上證科創板ESG指數。
新產品完善科創板指數體系
根據規則,上證科創板ESG指數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中證ESG評價最高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科創板市場ESG表現較好的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其選樣方法兼具代表性和可投資性,綜合考慮市值覆蓋度、投資容量和ESG評價。
具體而言,選取過去一年日均總市值位于樣本空間前150名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待選樣本,再在上述待選樣本中,選取中證ESG評價得分最高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指數最新一期樣本包含29只科創50指數樣本和21只科創100指數樣本,全部樣本的ESG評級均在A或A以上。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上交所也持續引導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不斷探索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投資端、融資端建設,滬市上市公司對ESG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滬市共102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率達到45%,披露數量和占比均創新高。科創板上市公司日益成為A股市場ESG信息披露的先鋒隊,2021年、2022年、2023年,科創板獨立披露ESG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達到25家、95家、140家。同時,科創板ESG信息披露詳實程度逐步提升,不同行業的科創板上市公司除關注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層面的通用議題外,也關注如可持續供應鏈、綠色產品設計等行業特定議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指數正式發布后,科創板系列指數數量將達到15條,覆蓋規模、主題、策略等類別,這將助力科創板更好地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ESG實踐促進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支持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綠色發展,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豐富成長、動量、研發等因子策略,為市場提供多樣化投資和分析工具,進一步完善科創板指數體系。
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
此次,指數“上新”將帶來哪些影響?
“ESG指數上新將推動境內ESG標準的建立、ESG投資理念的推廣以及建立ESG國際合作促進機制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引導全球ESG投資發展的作用,同時有利于促進境內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引導國際資金配置中國資產,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分析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較高、資本市場波動較大,提升資本市場穩定性的最重要表現之一就是重點防范股價崩盤風險。隨著ESG概念和框架的快速發展,企業ESG實踐和責任履行逐漸深入,ESG信息披露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更為充分的互動途徑,在抑制管理層信息掩蓋、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降低企業面臨的股價崩盤風險等方面起到了監督治理作用。
實際上,隨著ESG在我國的快速發展,ESG開始更多的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融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今年2月8日,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分別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征求意見稿,引導A股上市公司發布ESG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對部分公司做出了強制披露要求,滬深交易所要求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鼓勵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我國最初的ESG政策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以自愿披露為主,2008年起逐漸進入自愿披露與強制披露相結合的階段,但與國際ESG相比,我國內地ESG缺乏統一的標準指引,可量化程度、披露率均較低;此外,我國ESG主要以監管部門引導為主,ESG投資主要圍繞綠色普惠金融(綠色信貸)展開,而國際主要以市場驅動為主,形成了以資管為主流的ESG投資交易生態。
陳靂指出,隨著各國監管機構對ESG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斷提升,尤其近期監管部門對于“漂綠”基金的處罰,使得上市公司、投資機構日益重視ESG帶來的風險和機遇影響。同時,在考慮國際發展趨勢和共識情況下,充分考慮中國階段性發展特征和本土特色,ESG信息披露的內容和要求應當與我國企業發展階段相適應,規范企業ESG信披,提升ESG信息質量。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