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開啟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 “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2月,財經委會議強調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3月1日,國常會迅速跟進,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業內人士表示,中央鼓勵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機械設備是制造業企業增加資本開支的主要內容,機械行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事件驅動 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通過
3月1日,國常會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會議指出,要結合各類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差異化需求,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好發揮能耗、排放、技術等標準的牽引作用,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設備、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醫療設備等更新改造。
2023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 《關于統籌節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節能降碳為重要導向,堅持“聚焦重點、穩步推進,合理定標、分類指導,節約集約、暢通循環,市場導向、綜合施策”的工作原則,協同推進產品設備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能效和淘汰標準等。2023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2024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提到“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各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組織保障,形成部門合力,充分發揮能效引領作用,推動產品設備更新升級,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
可以看出,近期設備更新政策主要聚焦節能降碳。在此前多次提出的設備更新政策及文件中,有兩次提及“大規模”,分別是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及最近一次2024年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實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
歷史回顧 設備更新補貼以再貸款及減稅為主
歷史上,以舊換新的資金來源更多以中央財政作為主導,其中,家電以舊換新中央財政負擔80%,地方財政負擔20%;家電以舊換新的補貼比例按照家電零售價格的10%安排;家電以舊換新銷售企業由相關部門以招標方式確定;汽車以舊換新的補貼范圍更多以黃標車、貨車為主;設備更新的補貼方式以再貸款及減稅為主。
比如,2022年9月9日,國常會決定對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階段性財政貼息。會議提出,“對高校、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醫院、地下綜合管廊、新型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期限2年。”同月28日,央行宣布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額度為2000億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此外,國常會同樣對設備更新的減稅政策做出了部署。會議提出,“對高新技術企業在今年四季度購置設備的支出,允許當年一次性稅前全額扣除并100%加計扣除,且地方和中央財政進一步予以支持”。同時,“對現行按75%比例稅前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行業,統一提高扣除比例到100%,鼓勵改造和更新設備”。
從當前政策導向上來看,建議關注設備更新的兩條主要路徑:技術升級、低碳化改造。
投資思路 機械行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國信證券表示,中央鼓勵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機械設備是制造業企業增加資本開支的主要內容,機械行業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建議積極關注以下方向的投資機會。
第一,軌交設備。近期,國家鐵路局局長強調今年將重點抓好三件事,其中提出制定內燃機車排放標準和管理辦法,完善更新補貼政策,加快推動新能源機車推廣應用,力爭到2027年實現老舊內燃機車基本淘汰。這是落實中央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具體行動,建議積極關注軌交設備板塊;第二,通用設備。通用制造庫存周期一般3至4年,自2021年7月行業下行至今已超過兩年半,即使在需求疲軟的背景下當前庫存已處于底部階段,部分行業已開啟補庫存過程,疊加政策端刺激設備更新,通用設備將充分受益,建議積極關注訂單已企穩回暖的注塑機、叉車及工控行業,其他關注機床、工業機器人等;第三,科學儀器。長期邏輯持續受益國產化替代,短期有望受益設備更新政策,建議積極關注電子測量儀器行業。
對于具體投資標的,國信證券表示,軌交設備重點推薦中國通號、朗進科技;通用設備重點推薦伊之密、杭叉集團、安徽合力、匯川技術、綠的諧波;科學儀器重點推薦鼎陽科技、普源精電、優利德;其他重點推薦中集集團。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鐵路設備具有存量規模大、使用頻次高的特點,屬于服務設備更新的方向。根據國鐵集團數據,2023年底內燃機車保有量為0.78萬臺,假設其中4000臺為老舊內燃機車,四年替換年均1000臺設備新增量,2018年至2022年中國中車機車銷售量分別為921臺、932臺、569臺、744臺、976臺,大約帶來1倍需求增量。建議重點關注機車相關產業鏈思維列控(機車列控系統)、中國中車(機車整車生產商)、時代電氣(機車牽引系統和列控系統)。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