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特瑞披露2023年業績快報 全年實現凈利潤16.51億元
截至28日,北交所已有188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度業績快報。其中貝特瑞2023年實現凈利潤16.51億元,穩坐“北交所一哥”位置。
銷量走出增長步伐
2月26日,貝特瑞披露了2023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51.19億元,同比下降 2.18%;實現凈利潤16.51億元,同比下降28.5%;扣非凈利潤15.65億元,同比下降3.44%。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295.01億元,同比下降4.88%;所有者權益115.68億元,同比增長17.15%。
貝特瑞表示,報告期內行業競爭加劇、產品銷售價格下行,盡管公司產品銷售量保持增長,但銷售收入仍出現小幅下降。同時,公司通過加大降本力度,強化存貨管控,大力開展精益管理,提升了營運效率,使得公司在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約2.4億元的基礎上,扣非凈利潤僅小幅下降。
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較上年同期由正轉負,是公司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2022年投資收益較高,主要為2022年第四季度處置公司所持有的芳源股份部分股權累計獲得投資收益5.96億元。
產能迎來進一步提升
貝特瑞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及先進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天然石墨負極材料、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硅基負極材料及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等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該等材料是制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消費電子電池、儲能電池的核心材料。
公司是國內最早量產硅基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經過20余年的積累與發展,公司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具備明顯的技術和先發優勢,已形成了由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先進負極材料為主的產品體系。鑫欏資訊統計顯示,2023年上半年,貝特瑞負極材料出貨量國內占比約為26%,全球占比約為25%。
公司在2023年11月接受調研時表示,目前公司負極已投產產能為49.5萬噸/年,正極投產產能為6.3萬噸/年。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正負極產能利用率基本在70%以上,預計2024年會有所提升;現有硅基負極產能5000噸/年,深圳在建硅基負極項目也會陸續建成投產,未來將根據市場需求逐步釋放產能。目前,石墨一體化工廠四川宜賓工廠已投產,山西瑞君和云南貝特瑞產能預計2024年釋放。隨著公司含石墨化在建項目陸續投產,石墨化自給率會逐步上升。
加速布局海外市場
面對產業周期帶來的挑戰,貝特瑞加快了海外布局的步伐。
2022年6月,貝特瑞披露對外投資公告,全資子公司香港貝特瑞擬與STELLAR公司簽署《合資協議》,雙方擬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印尼貝特瑞在印度尼西亞投資開發建設“年產8萬噸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項目總投資約為4.78億美元。
2023年12月28日,貝特瑞下屬子公司江蘇貝特瑞及BNUO公司為實施鋰電池正極材料戰略布局,擬與摩洛哥王國簽署《投資協議》,計劃通過BNUO公司在摩洛哥設立項目公司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額不超過35.35億元。
東吳證券分析師曾朵紅分析認為,公司海外客戶占比較高,預計公司2024年負極材料出貨有望達45萬噸,同比增長10%以上。盈利方面,2024年行業產能過剩格局不變,但考慮到公司一體化產能落地,且海外客戶盈利較好,預計公司2024年負極材料單噸盈利微降為0.2萬元至0.3萬元。正極聚焦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方面,公司通過合資擴產深度綁定SKI、松下。預計公司2023年正極材料出貨量4萬噸以上,同比增長25%。盈利方面,海外仍具有一定價格優勢,預計公司2024年正極單噸盈利可維持1萬元以上。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