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八連陽收復3000點 科技股細分賽道有望輪番表現
龍年首個交易周,大盤呈現震蕩盤升的走勢。本周,上證綜指上漲4.85%,報收3004.88點;深證成指上漲2.82%,報收9069.42點;創業板指上漲1.81%,報收1758.19點;滬深300指數上漲3.71%,報收3489.74點。
對于下周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高層重拳出手維穩,大盤中期趨勢逐步好轉,市場賺錢效應逐步顯現,投資者在關注權重股走勢的同時,可繼續跟蹤AI、汽車、傳媒、算力等板塊的動向。
滬指收復3000點大關
本周,大盤延續春節前反彈走勢,股指重心逐步上移。滬市方面,上證綜指在權重股走強推動下,重心逐步上移,日K線已經連續8個交易日收陽,周五更是一舉收復3000點大關。本周,上證綜指上漲4.85%,報收3004.88點。深市方面,深證成指本周小幅收陽,周漲幅為2.82%;創業板指走勢相對較弱,周漲幅為1.81%。
記者注意到,近來上證綜指走勢明顯強于其它指數,這主要得益于一批權重股反彈。同花順統計顯示,上證綜指成份股中,本周有11只股票漲幅超過50%,分別為當虹科技、華揚聯眾、國脈文化、克來機電、信雅達、睿能科技、藍科高新、精倫電子、淳中科技、漢馬科技、克勞斯;權重股中,工商銀行周漲幅為6.20%,中國石油周漲幅為9.54%,農業銀行周漲幅為7.58%,中國銀行周漲幅為6.73%。
從板塊表現來看,傳媒、計算機、通信位居行業漲幅前三位;此外,煤炭板塊上漲8.14%,銀行板塊上漲6.09%,石油石化上漲5.45%;漲幅相對較小的是醫藥生物、農林牧漁、家用電器、鋼鐵、非銀金融等板塊。
盡管創業板指本周漲幅不大,但個股表現十分搶眼。統計顯示,創業板個股本周有22只股票漲幅超過50%,其中,維海德、因賽集團、安諾其、ST有棵樹、會暢通訊、中威電子6只個股周漲幅更是超過70%。
題材股表現搶眼
春節期間,隨著OpenAI公司推出的文生視頻工具,Sora概念股在春節后引爆A股市場。華福證券認為,Sora模型的推出將帶來視頻內容供給領域生產力的躍升。傳統視頻制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通過利用Sora模型,創作者可以快速、高效地生成視頻,極大降低產出成本。另一方面,Sora的編輯和擴展能力為創作者的靈活創作提供了空間,將進一步提高內容產出的創新性和多樣性。
同花順統計顯示,Sora概念股本周漲幅居前的有因賽集團、安諾其、會暢通訊、當虹科技、華揚聯眾、國脈文化、信雅達、中文在線等。因賽集團本周上漲122.89%。2月20日和2月21日,因賽集團接連舉辦了線下及線上調研會議,合計吸引了141家機構的155名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不乏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貝萊德等頭部機構。國脈文化、信雅達本周連續5個交易日漲停,周漲幅超過60%。
Sora概念股持續升溫也催熱了算力板塊走強。在人工智能應用不斷迭代發展的背景下,算力資源是支撐應用落地與持續運行的必要基礎,大規模算力集群超海量參數數據的并行計算對光通信產業提出大帶寬、高速率等新需求并催動光模塊、光芯片等產品持續迭代。東莞證券認為,海內外算力需求持續上行,光通信器件與設備廠商有望在此趨勢下持續受益,建議重點關注光通信產業鏈的后續發展。
記者注意到,近來,AI迎來政策面利好催化。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會議強調,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深入推進產業煥新,加快布局和發展智能產業。
關注板塊輪動節奏
對于下周市場,業內人士認為,大盤中期趨勢逐步向好,市場賺錢效應顯現,下周,投資者在關注權重股走勢的同時,可繼續跟蹤AI、汽車、傳媒、算力等板塊的動向。
華金證券認為,英偉達業績持續超預期,表明全球AI算力需求持續強勁,國產算力芯片廠商將持續受益,投資者可關注華為產業鏈及國產GPU頭部廠商。
中信建投表示,國資委召開“AI賦能產業煥新”會議,提出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擁有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產品(服務器、一體機)以及參與央國企數據中心建設的企業有望受益。
海通證券認為,近期國資委、證監會等接連提及“市值管理考核”,未來國央企有望更加重視價值經營和內在價值提升。從市場面看,當前國企估值處在歷史低位,政策利好下低估的國企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從宏觀背景看,當前我國經濟處在內部轉型和外部挑戰加劇的環境下,國企在經濟安全、科技創新中有望起到引領性作用。從發展視角看,可關注有自主可控需求的科技成長行業,尤其是電子相關的硬科技制造。
華鑫證券一分析師告訴《大眾證券報》記者,本周,隨著滬深交易所限制量化私募寧波靈均交易并公開譴責后,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得到維護,投資者做多信心大幅增加。在大盤收復3000點之后,“無形之手”大幅拉升權重股的動作或逐步減少,市場將更多依靠自己的力量運行,此時,板塊輪動將逐步展開。后市,投資者仍可繼續跟蹤近期強勢板塊的動向;對于前期超跌的題材股可逢低關注。
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