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立生物沖A折戟 保薦人海通證券2023年主動撤回19個IPO項目
澎立生物沖刺科創板之旅于近日按下“終止”鍵。據上交所此前公告,澎立生物和保薦機構海通證券分別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
資料顯示,澎立生物是一家專業提供生物醫藥臨床前研究CRO服務的企業。按照IPO申報進展,公司的上市征程可追溯至2022年9月。彼時,其剛通過輔導備案。半年后,上交所受理其申報稿,同時拋出包括17個問題在內的審核問詢函。澎立生物于2023年10月對相關問詢一一回復,但在歷經“風平浪靜”的四個月后,突然傳來公司決定撤回上市申請的消息。
突然撤單的背后是市場對澎立生物接連不斷的質疑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業績逆行業周期增長問題。2023年上半年,澎立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73.87%。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業績增速僅為11.37%。更重要的是,澎立生物的業績此前已呈現連續高速增長態勢,2019 年至2021年,公司藥物臨床前CRO和醫療器械臨床前CRO收入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57.18%和163.24%。
上交所也發現了其中的異常。在問詢函中,上交所直接質疑澎立生物收入的真實性、準確性。對此,公司解釋,營業收入增速較行業平均水平高,系發行人收入基數較小所致。2023年1—6月收入同比增長率較高,主要系受2022年4—6月上海地區居家辦公影響,2022年上半年收入增長不及預期,基數較小所致。
伴隨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的還有澎立生物IPO前夕暴漲的估值。
據招股說明書,澎立生物成立以來共進行了6次股權轉讓以及9次增資,其中多家機構在IPO前入股。與此同時,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公司估值從12億元暴漲至32.2億元,而在2019年,公司的估值僅有2.2億元。
有業內人士解讀,多家機構搶在短時間內頻繁注資,是想在公司IPO前分一杯羹,未來上市后可能會出現減持套現的情況,進而影響公司股價。
除此之外,澎立生物所處的CRO行業需求收緊亦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公司在招股書中亦提及,CRO行業作為提供研發外包服務的行業,其需求高度依賴于下游醫藥或醫療器械行業的研發支出水平。公司存在下游研發支出增速放緩或萎縮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還有,站在此次IPO項目背后的是在業內有著“科創板保薦王”之稱海通證券。就在今年1月底,海通證券剛被曝出因保薦項目履職盡責明顯不到位遭監管警示的消息。緊接著,澎立生物便成為其2024年第一個IPO終止項目。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2023年,由海通證券保薦的IPO項目有19個進行了主動撤回。(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李漫鴻)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