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開啟新征程
1月29日,國資委表示,2024年將對中央企業全面實施“一企一策”考核。在前期試點探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評價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場表現,客觀評價企業市值管理工作舉措和成效,同時對踩紅線、越底線的違規事項加強懲戒。根據國資委數據,截至2023年末,央企境內控股上市公司市值達到13.5萬億元。中央企業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9.8萬億元,利潤總額2.6萬億元,歸母凈利潤1.1萬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在本次國資委調整考核標準前,國企改革及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已經在穩步推進。國資委將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是積極推進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有力舉措,后續中特估企業有望迎來政策與業績雙擊。
事件驅動 國資委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
2024年1月24日,國資委產權管理局負責人謝小兵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前期已經推動央企把上市公司的價值實現相關指標納入到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在此基礎上,將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1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行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考核分配工作會議,國務院國資委表示,2024年將對中央企業全面實施“一企一策”考核,在前期試點探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堅持過程和結果并重、激勵和約束對等,量化評價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場表現,客觀評價企業市值管理工作舉措和成效,同時對踩紅線、越底線的違規事項加強懲戒,引導企業更加重視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和市場表現,傳遞信心、穩定預期,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今年國務院國資委將建立考核“雙加分”機制,分檔設置效益指標考核目標,對跑贏國民經濟增速的企業給予考核加分,同步設立提質增效特別獎,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再給予額外加分,引導央企積極確定挑戰性目標。國務院國資委還將探索將品牌價值納入考核,鼓勵企業練好內功、外塑形象,不斷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美譽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在推動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將強化研發投入和產出“雙線”考核,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差異化考核機制;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考核,引導企業加快優化布局結構,深入推進轉型升級,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事件影響 “中特估”引領低估值央企價值重估
在本次國資委調整考核標準前,國企改革及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已經在穩步推進。2022年11月,證監會主席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首次提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此概念提出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在新一輪國企深化改革醞釀之際,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進而重構國企估值已經成為優化國資布局的重要環節。
2023年1月,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確定將央企考核體系從“兩利四率”調整為“一利五率”,進一步加強了對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考核,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2023年5月11日,上交所擬召開“發現央企投資價值,促進央企估值回歸”交流會,旨為進一步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引導央企投資價值發現,推動央企估值回歸合理水平。
長期以來,央國企估值水平處于偏低狀態,一定程度阻礙了上市企業再融資。一方面,央國企多集中分布在傳統行業,存在估值折價;另一方面,市場對央國企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的認可度并不高。但實際上,最近一輪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央國企盈利能力明顯改善,并深入布局補鏈強鏈的關鍵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1月24日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8萬億元、利潤總額2.6萬億元、歸母凈利潤1.1萬億元,實現高質量的穩步增長;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含房地產)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兩年突破萬億元大關,部分央企年報預報也報喜,在弱勢市場為股價提供強安全邊際,有率先修復可能。
所以,“中特估”的提出可能是市場重新認識央國企投資價值的一個重要契機,深化改革推進、考核體系優化、專業化資源整合等都將賦能低估值央企的價值重估。國資委將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是積極推進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有力舉措,后續,“中特估”企業有望迎來政策與業績雙擊。
投資思路 成長型電力央企投資價值再次凸顯
國海證券認為,國資央企深度服務國家經濟和科技戰略,疊加后續估值與“一利五率”考核優化,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的提升。其中,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是我國數字產業的“主力軍”,資產證券化率分別為79%、37%、22%、18%,有望通過專業化、戰略性整合打開長期成長空間。重點關注個股:中國電科旗下的電科數字、太極股份、電科網安、電科芯片、萊斯信息、海康威視、國睿科技、東方通信、普天科技等;中國電子旗下的中國軟件、中國長城、深桑達、奇安信、華大九天、瀾起科技等;其他央企:航天信息、云賽智聯、寶信軟件、易華錄、常山北明、湘郵科技、航天軟件、中遠海科、啟明信息、國網信通等。
招商證券表示,電力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在當前電力供需緊平衡,電改加速推進,以及“一企一策”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具備高ROE、資產負債率穩定、注重研發、股權激勵到位、現金流量充裕的成長型電力央企投資價值再次凸顯。推薦:受益煤價下行,火電業績明顯修復,加速“火轉綠”的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電電力;現金流充裕,持續貢獻高分紅,防御屬性強的長江電力;在建核電裝機規模較大,積極開展降本增效,股權激勵體系完善的中國核電。紅利板塊建議關注盈利穩定,高分紅、高股息的申能股份、中廣核電力等。
華創證券則指出,國資委再提央企市值管理,有望進一步激發央企的經營活力,加強央企與二級市場的溝通,在經營規模之外提高管理者對于盈利質量、公司管理、投資者預期等因素的重視程度,在經歷了前期的調整后,央企投資價值再次凸顯。重點推薦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交建、中國鐵建、四川路橋、中國電建等,建議關注隧道股份、安徽建工、設計總院、中鋼國際等。
此外,傳媒出版上市公司以央企、國企為主,地方性出版公司基本面穩健,抗風險能力較強,分紅率、股息率具備吸引力。業內人士建議關注高股息、高分紅標的鳳凰傳媒、中南傳媒、中文傳媒;有回購意愿的皖新傳媒、中文傳媒;具有并購空間的中南傳媒、中文傳媒、皖新傳媒、南方傳媒。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