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達興業遭股債雙“殺” 可轉債強制退市是否會常態化?
核心子公司烏海化工破產重整、公司實控人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ST鴻達(002002)風險纏身。截至1月17日,ST鴻達股價報收0.61元/股,已連續19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面值。按照退市新規,ST鴻達“1元退市”已是板上釘釘。
ST鴻達的問題不止于此。公司表示,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有關規定,如果其股票被終止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鴻達轉債(128085)也將跟隨鎖定退市。
自1992年寶安轉債上市以來,可轉債發展至今已超過30年。A股歷史上只有搜特轉債、藍盾轉債兩起強制退市可轉債的案例,如今鴻達轉債鎖定退市,或將成為A股歷史上第三只被強制退市的可轉債。
資料顯示,ST鴻達曾在2019年12月16日公開發行了2426.78萬張可轉債,截至2023年12月31日,鴻達轉債剩余可轉債金額約為3.37億元。1月17日,鴻達轉債收盤價報35.10元/張。
根據《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約定,自2023年12月18日起,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70%時,可轉債持有人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全部或部分按債券面值加上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回售給公司。
然而,ST鴻達的一系列公告,讓投資者深感不安。其公告稱,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用資金余額23.07萬元(未經審計),存在可轉換公司債券回售違約的風險。
關于鴻達債券違約的風險可能性,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基于當前公開信息推斷,鴻達轉債確實面臨回售違約風險,“但從歷史角度看,轉債是否發生實質性違約,仍需考慮發行人后續的實際償付意愿。”
對于投資者如何保護自身利益,該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可轉債這一品種,盡管我們認為其債底(可轉債的純債價值)能夠在市場下行期間提供一定的保護作用,但這仍需建立在公司持續、穩健運營的基礎之上。對于可轉債投資者而言,應該對于所投資的主體進行必要的關注,并對標的公司運營情況、財務狀況有所了解。”
隨著鴻達轉債提前鎖定退市,接下來的可轉債市場是機會大于風險,還是風險大于機會?A股常態化退市是否會導致可轉債強制退市常態化?該業內人士對此分析:“展望2024年,可能對于市場造成擾動的潛在風險固然存在,但我們仍然相信在宏觀經濟穩步復蘇、權益市場震蕩筑底、利好政策密集催化的大背景下,可轉債市場的機會仍會大于風險。基于這樣的前提,以及對于市場當前普遍情況的觀察,可轉債強制退市密集出現的概率并不大。”
記者 陳陟 實習生 呂茂苗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