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聲明發了又刪 銀江技術市值兩日蒸發近7億元
“實地調查銀江富陽總部已經人去樓空。”近日,銀江技術(300020)也遭遇了“小作文”,提到“公司司法訴訟敗訴并賠償15億元”。
或受此消息影響,“小作文”被爆出的當日,銀江技術股價開盤放量大挫,一小時內便跌去9%,最終震蕩收跌10.06%,成交金額4.1億元,日內換手率為7.32%。
資料顯示,銀江技術的主營業務為數字城市建設運營服務,是一家從事給交通、醫療、建筑等行業用戶提供智能化技術應用服務的高新企業。
針對傳言,1月8日午間,銀江技術在官微發布《嚴正聲明》進行澄清辟謠。據相關媒體報道的截圖,銀江技術在聲明中表示,經內部自查,該內容嚴重不屬實。公司還直言:“這些不實信息嚴重損害了銀江技術的企業形象,也對公司團隊造成了名譽損害,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網傳銀江技術的聲明截圖)
只是沒過多久,相關文章便被刪除。直到當日晚間,銀江技術發布公告稱:“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情況正常,不存在其他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此后,銀江技術方面并未作進一步的公開回應。而在二級市場上,傳言的影響仍在持續。1月9日,公司股價繼續下跌,盤中一度觸及7.04元/股,創出了自2023年2月以來的股價新低,市值縮水至56.82億元。短短兩日,銀江技術的市值便蒸發約為7億元。
對此,不少股民在股吧喊話銀江技術,“無風不起浪,是造謠就告造謠人”“賠損失”。
真實情況是否如傳聞所言?公司現階段對此事的調查、看法如何?又為何刪除已發布的澄清聲明?《大眾證券報》記者就此致電銀江技術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刪除聲明是因為想以正式公告為準。公司也在密切觀察事件進展,保留相關事項法律追訴權利。”
“網絡雖為虛擬空間,但也并非是法外之地。故意無中生有、散布謠言,損毀他人名譽導致他人社會評價降低或造成其他損失的,構成網絡名譽侵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上海市信本律師事務所趙敬國律師對此指出,“如果該事件確是造謠,嚴格來說,此行為可以視為侵權,因該侵權行為遭受損失的被侵權人依法可以向侵權方主張權利。”
2021年至2022年,銀江技術營收、凈利潤增長略顯疲態,相關財務數據連續下滑。到了2023年,公司業績有所好轉,截至當年9月底,公司實現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20.28%;實現歸母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34.24%。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李漫鴻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