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公司歲末年初迎密集調研 機構看好估值改善空間
2024年新年伊始,北交所的熱度未減。今年首個交易日1月2日,北證50指數迎來“開門紅”。雖然3日有所回調,但兩個交易日仍累計上漲1.66%。與此同時,天馬新材于1月2日開門迎接機構調研,成為今年首家接受機構調研的北交所公司。《大眾證券報》記者通過Wind統計發現,自2023年12月起,逾50家北交所公司迎來機構密集調研。
新年伊始便獲機構調研
天馬新材披露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12月24日至2024年1月2日期間迎來了包括申萬宏源、中信證券、中泰證券、信誠基金、鑫疆資本、霄灃投資、平安養老保險等43家機構的調研。
在調研中,機構對公司募投項目年產5000噸球形氧化鋁生產線進度、新產線產能、2024年電子玻璃市場需求等方面表示了關注。
天馬新材表示,球形氧化鋁生產線項目現處設備安裝階段,預計2024年年中有新產能釋放。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研發球形氧化鋁的企業,球形氧化鋁產品可以用在新能源、5G基站、基板芯片封裝、可穿戴設備等電子元器件封裝等領域。預計球鋁、勃姆石新產線將于2024年年中開始釋放產能,高純氧化鋁年產預計幾十噸。電子玻璃粉體及生產電子玻璃基板的輔助材料需求量大,公司在積極開發和對接客戶中。
熱點事件增加機構調研頻次
除了天馬新材,記者通過Wind統計發現,去年12月以來,逾50家北交所公司迎來機構調研。其中,康普化學共計接受了102家機構、合計3次的調研;利爾達在兩次調研中吸引了94家機構的目光;艾融軟件、國航遠洋更是在熱門事件的推動下,短短的1個月內分別接受了4次機構調研。
作為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重要成員之一,利爾達的RedCap和星閃等新產品進度成為機構關注的焦點。公司表示,星閃模組產品剛剛上市,正在與客戶對接需求和開發中,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產生業績;RedCap技術目前處于產業落地的前期階段,產業預計到2024底或2025年R17RedCap模組可以逼近甚至低于目前Cat.4\Cat.6的模組價格。從業務板塊來看,公司在一到兩年內,IC增值分銷業務的增速會慢于模組,但前者體量更大;從客戶領域看,汽車電子和工業領域的客戶應該會在首位。
除了利爾達,于上月迎來4批機構調研的艾融軟件亦因星閃業務概念備受關注。公司在2023年12月26日正式通過星閃聯盟理事會審核,成為聯盟會員單位后,消息宣布的次日便迎來了當月的第4次調研,開源證券、東方財富證券、西南證券等均參加了此次調研。
艾融軟件在調研中表示,銀行尤其是大行的IT投入整體不受經濟周期影響,2024年的預算將會增加。隨著人工智能元年的開啟,人工智能相關的銀行IT投入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創造人工智能新階段的業績增長點。
同樣因熱點事件而獲得機構多次調研的還有國航遠洋。繼2023年12月8日、18日接受機構調研后,當月20日、22日,機構再度就紅海事件對干散貨航運的影響、歐盟碳稅和IMO新規下外貿航運運力會否受到影響等問題對公司進行了調研。
國航遠洋表示,熱點事件造成航運的短期運力供給收縮、效率下降、成本增加推升運價上行,如果長期繞行好望角則大幅拉長運距、增加噸海里的運力需求。“三碳”齊下,將對綠色新船產生大量需求,公司持續推進自有船隊的運力優化排布及新建綠色低碳節能船舶,積極響應減排規則及歐盟碳稅的要求。
賺錢效應提升板塊關注度
記者通過Wind統計梳理發現,“最小市值”仍是北交所最熱門的概念之一,共計88家北交所公司涉及“最小市值”概念。而在去年12月接受機構調研的53家公司中,共計16家涉及該概念。
國信證券觀點認為,2023年北證50指數全年漲幅15%,在所有寬基指數中排名第一,跑贏上證指數19%,跑贏滬深300指數26%。北證50指數全年振幅高達43%,日均成交量從前10個月的11億元迅速放大到2023年11月-12月的116億元。
估值方面,國信證券認為,北交所估值依然有改善空間。具體來看,北交所小市值公司漲幅更大,“發掘從幾億市值到幾十億市值的機會”成了北交所獨有的特點,賺錢效應產生之后將提升板塊關注度;未來,隨著更多優質標的在北交所上市,會逐漸與科創板、創業板拉平差距,甚至超越;去年11月北交所開戶數達到了640萬戶,2024年有望達到800萬戶,同時參考科創板,未來期ETF的發行,將會明顯改善板塊的流動性;以“北交所深改19條”為代表的多項政策推出,從融資端、投資端和交易端三方面上齊發力。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