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國企改革東風 多維度措施推動中藥板塊煥發新機
本報訊(記者 劉揚) 受到國企改革預期提振的消息刺激,1月3日,中藥板塊強勢上漲。截至3日收盤,華森制藥、開開實業、龍津藥業、河化股份出現漲停,此外,隴神戎發上漲10.28%。
從消息面來看,1月3日,華潤系兩大中藥公司激勵方案落地。其中,東阿阿膠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部分社會公眾股份,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回購股份的資金總額不超過1.24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74.82元/股,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本次回購公司股份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值得關注的是,這是東阿阿膠歷史上首次發布股權激勵方案。對此,招商證券認為,此次股權激勵方案落地是公司國企改革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公司體制機制提升以及經營效率改善已經卓有成效,在新任管理層帶動下,經營向上路徑更加確定。
此外,江中藥業亦公布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763.5萬股限制性股票,占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的1.21%。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不超過213人,授予價格為12.79元/股。
日前,天津市政府辦公廳最新印發《天津市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行動方案》,多舉措增強京津冀中醫藥產業協同,推動天津市中藥大品種作用機制更加清晰,擴大優質中藥應用場景,擴大“衛藥”品牌影響力。
值得關注的是,中藥板塊中國企、央企的比例較大。根據Wind統計,A股醫藥行業上市企業共489家,其中,國企70家,占比14.31%;在醫藥上市國企中,中藥企業共74家,國企17家,占比22.97%。中藥行業國企總市值5758億元,流通市值5707億元,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占比均接近50%,比例遠超企業數量占比,中藥上市企業中,國資企業市值遠高于非國資企業。此外,市值集中分布于中央企業以及福建、北京和廣東的國資控股藥企,且國資持股比例相對高于其他地方國資持股企業。
統計顯示,受國企改革全面深化以及中藥行業政策扶持雙重因素推動,2018年起,中藥上市公司中國企營收增速超過民企,且營收差距不斷縮小,2022年,中藥上市國企總營收1674.77億元,同比增長5.46%,民企總營收1810.82億元,同比增長3.06%;利潤端來看,國企的抗風險能力以及疫后修復能力遠超民營企業,疫情期間,民營企業利潤波動較大,且截至2022年仍未恢復到疫前水平,國企則迅速完成疫后修復,歸母凈利潤穩定增長。
2020年至2023年,康恩貝、太極集團、昆藥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均變更為國有控股股東;佛慈制藥控股股東擬從蘭州市國資變更為甘肅省國資,國企改革已成為中藥行業投資的核心邏輯之一。
“中藥國企借助股權變化、管理層變動、股權激勵、并購注資等行為,增強企業內部活力,同時整合優質資源,不斷擴大規模優勢,并通過明確發展目標增強公司長期發展信心。多維度措施推動中藥國企煥發新機,該行業的發展未來仍有提升空間。”德邦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陳鐵林認為。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