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投資策略展望: 成長風格的公司將崛起
2023年以來,A股市場先揚后抑,主題風格分化,小盤股在年內相對占優,價值風格明顯占優結構主線明晰,TMT板塊整體表現突出,上游能源行業相對抗跌。有券商研判,2024年A股在周期更替時期,震蕩上行概率比較大。也有券商預計,2024年在活躍資本市場的大背景下,增量資金預期看好,不過市場結構性特征將是常態,把握正確的方向尤為重要。
銀河證券:
明年小盤股相對占優
2024年A股推演:明年新一輪朱格拉周期和庫存周期有望開啟,但房地產轉型壓力下,周期開啟時間可能推遲,同時上行斜率受限。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經濟大概率延續向好態勢,企業業績迎來邊際改善,為A股向上行情提供支撐。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中低水平,具有較大修復空間。同時,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不斷加大,市場情緒逐步回暖,增量資金狀況有望緩步改善。但是,海內外存在較多不確定性擾動。研判2024年A股在周期更替時期,震蕩上行概率大,隨著海外貨幣政策轉向,下半年上行動能或更為明顯。
2024年A股市場是否具備風格轉換條件?大小盤風格更多與資金面有關,在存量博弈階段,小盤相對占優,在增量資金加速入場階段,大盤占優可能性更大。預判2024年總體上小盤股相對占優,但下半年美國貨幣政策迎來拐點,外資凈流出幅度有望收窄,大盤股局部占優可能性逐漸增大。在經濟上行周期,成長占優的可能性更大;在經濟下行周期,價值股具有較強的防御性,總體風格占優。當中美利差收窄時,成長股估值對分母端利率水平更敏感。同時,M1、M2剪刀差改善,市場風險偏好高時,成長占優可能性相對較高。綜合判斷,2024年上半年,成長價值風格相對均衡,但隨著海外貨幣政策轉向,下半年,成長股占優可能性逐步上升。
行業配置上,建議關注央國企改革方向,以及國產替代科技創新方向:電子(半導體、消費電子、電子化學品)、通信(通信服務、運營商轉型數字經濟)、計算機(AI算力、數據要素、信創)以及傳媒(游戲、院線、平臺經濟)。另外,關注業績優良的消費細分,如食品飲料(白酒、乳制品等)、醫藥生物(中藥、創新藥生物制品)、酒店、旅游、交運等;安全領域:糧食安全、信息安全(數字經濟)、國防軍工;綠色低碳:光伏、綠電(風電、氫能等)儲能、新能源汽車等。
東吳證券:
成長風格的公司將崛起
從當前影響市場走勢的核心的幾條線索來分析,判斷2024年A股市場整體走勢和風格的特征。
線索一:A股弱勢,市場到底在交易什么?過去兩年半時間,市場交易的核心是中美名義增速差的拉大。拐點出現的核心考慮是中美名義經濟增速差的收窄,也將是中國資產價格重回上行的核心條件。
線索二:美債利率是否將趨勢下行?隨著超儲消耗殆盡,美國消費將可能出現剛性缺口,導致美國通脹、消費和就業數據進一步下行,此外寬財政受阻也將加速上述過程,因此,美元利率將趨勢性下行。
線索三:美債利率趨勢下行的影響。A股成長風格崛起、微盤和高分紅風格走弱以及我國宏觀政策效率的上升。
線索四:資產價格下跌因素拆分和修復、反轉的可能。東吳證券傾向于認為市場高估了內部基本面預期的走弱,而低估了外部基本面和利率走強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故以上兩方面將在外部發生變化時修復股價。
愛建證券:
市場結構性特征將是常態
2023年資金存量博弈下,結構性特征突出,預計2024年,在活躍資本市場的大背景下,增量資金預期看好,有望緩解結構性突出的情況,不過市場結構性特征將是常態,尤其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所以把握正確的方向尤為重要。
2024年經濟和業績的增速有望繼續穩定回升,雖然難以大幅提升估值水平,不過,安全邊際的提升以及未來預期的穩定及轉暖有利于增量資金的進入,這將有利于市場情緒的提升,從而對市場形成正反饋,2024年估值修復將是市場指數的重要推動力。
2024年,市場將逐步走出底部,開始恢復上升之路,市場將逐漸從存量博弈向增量創新轉變。只是對于上升的速度有待預期與現實的相互驗證,不會太快,但是整體樂觀預期增強,這就是市場安全的基礎。
從機會上看,無論是交易機會還是趨勢投資,低位賽道類資產都是好的投資品種。從行業角度出發,TMT大板塊依然是是資金聚焦的主要領域,無論是全球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大背景,還是國內數字經濟以及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都必須以科技為基礎。同時,新興消費領域的文化傳媒、教育、休閑服務、醫藥、智能汽車等行業投資窗口已現,值得中長期關注。從穩健配置角度,傳統消費領域如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有望得到長期資金的關注,但是彈性相對較小。從主題機會來看,國企改革、新型工業化、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政策的驅動力有望進一步增強。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