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纏身后又回購“爽約” 被監管的ST世茂股價“意外”漲停
12月11日晚,ST世茂(600823)披露公告稱,因回購金額顯著低于回購報告書約定的回購資金總額之下限,公司及時任董事長許榮茂被監管警示。另外,公司前11個月銷售簽約面積同比下降44%。截至11月30日,公司還有102.38億元債務未能按期支付。多重利空下,ST世茂周二股價仍漲停,報收于1.16元/股。
回購爽約
無能為力還是忽悠投資者?
7月6日,ST世茂公告稱,擬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用于回購的資金總額不低于1億元,不超過2億元。8月15日,公司將回購價格上限由不超過1.3元/股調整為不超過1.8元/股。9月27日,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購的實施結果,回購公司股份3175萬股,回購價格最高1.77元/股,最低1.25元/股,回購金額5003.12萬元。此金額僅有約定回購總額下限的一半。
消息一經發出,就遭到不少股民質疑:“連最低回購金額1億元都沒達到,這是在欺騙投資者嗎?”“公司增持回購有大把的金錢未花,是否存在忽悠式增持?”
對此,ST世茂給出的解釋是,在公司實施股份回購期間,因股價持續上升超出原定的1.3元/股的上限,至公司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調整回購價格上限期間,無法實施股份回購;另外,房地產銷售市場整體持續低迷,公司銷售情況大幅下降,公司實施股份回購期間積極籌措資金,但與原定方案中的回購金額仍有一定差距。
被行政監管
公司股價緣何漲停?
ST世茂回購方案披露后,股價隨即開啟了上漲走勢。同花順數據顯示,7月6日至9月26日,ST世茂股價累計漲幅達28.45%。在此期間,ST世茂曾多次披露《關于回購公司股份的進展公告》,直至9月13日,公司都表示回購進展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公司回購股份方案。而9月27日的一則公告,就讓股價開啟了下跌鍵。9月27日至12月11日,ST世茂股價累計下跌26.17%。
12月11日晚,ST世茂公告稱,因回購金額顯著低于回購報告書約定的回購資金總額之下限,屬于《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第三十六條規定的“未按照回購股份報告書約定實施回購”的情形,公司被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并將相關違規行為記入誠信檔案。
但令人意外的是,公告公布第二日,ST世茂股價漲停,主力資金凈流入1350.2萬元。記者注意到,ST世茂是集綜合商業地產開發與銷售、商業經營及管理、多元投資于一體的綜合地產公司。周二,受多重利好消息的影響,ST世茂所在的房地產板塊大漲,漲幅達3.03%。
多重困境疊加
公司有何補救“高招”?
一方面,ST世茂因回購爽約被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另一方面,公司還面臨流動性緊張的問題。公告顯示,2022年至今,公司銷售情況大幅度下滑的形勢沒有好轉。2023年1月至11月,公司實現銷售簽約面積約為3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4%;銷售簽約金額約為65.5億元,同比下降24%;且無新增房地產儲備項目。公告還顯示,截至11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公開市場債務、非公開市場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債務累計102.38億元未能按期支付。
情急之下,股民開始為公司獻策:“近期公司面臨退市的風險不斷加大,建議公司回購的股份用于注銷,減少股本,提振投資者信心!”“趕緊增持吧!盡快超過1.8元/股,回購也不算違約了!”
那么,ST世茂最終會采取什么措施擺脫困境,提振股民信心?所謂的“忽悠式增持”是否存在?公司層面還有什么利好消息?公司是否會因資不抵債而申請破產重組?帶著上述問題,《大眾證券報》記者多次致電ST世茂,但電話始終未被接聽。
記者 陳慧 實習記者 孫瑋澤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