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發行公告增多 可轉債今年供給規模顯著縮減
本報訊(記者 劉揚) 近日,增多的可轉債終止公告折射出市場供給規模縮減的現狀。12月5日,德方納米公告表示,綜合考慮當前資本市場行情、政策變化情況、公司發展規劃及市場融資環境等因素,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分析后,決定終止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并撤回相關申請文件。
光華股份12月4日公告稱,在綜合考慮當前資本市場環境及政策變化、資本運作計劃等諸多因素后,經與中介機構充分溝通,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
根據Wind統計,截至12月5日,今年已有光華股份、德方納米、傳化智聯、石英股份等共計29家公司終止可轉債發行,涉及規模為851.16億元。目前來看,終止可轉債發行背后的原因主要為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的調整和變化以及企業自身原因。
回顧來看,本輪轉債擴容追溯至2017年,并于2019年正式邁入高速增長區間。而隨著定增融資階段性放寬、轉債減持受限,轉債作為再融資工具的需求有所放緩。2023年前11個月,轉債新券發行規模共計1276.44億元,遠低于2022年同期2035.63億元、2021年同期2184.11億元、2020年同期2066.60億元、2019年同期2409.16億元,供給顯著縮減。
數據進一步顯示,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提出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隨后的9-10月,新增董事會預案為零,10-11月,再無股東大會決議通過轉債預案。相比于受到明顯影響的前中段轉債預案進程,后半段進程相對正常,但這兩個階段審核通過的預案相比于前期也有所減少,11月合計規模為106.01億元,超過10月的43.33億元,但遠低于去年11月的520.08億元。
此外,11月8日,滬深交易所就優化再融資監管安排的具體執行情況進行了明確。其主要思路一是從嚴審核募集資金用途,二是嚴格管控融資規模,三是建立大額再融資預溝通機制。
“當前存量轉債預案共2415.94億元,破凈轉債規模占25.10%,破發轉債占18.13%,合計占43.22%。這意味著,盡管超過2400億元的轉債預案儲備較為豐富,但考慮了諸多限制因素之后,實際可待發行的轉債預案或將相對有限。”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劉郁分析認為,“往年11-12月為年內最大的發行高峰,今年11月轉債發行顯著減少,且12月轉債發行預計較難回到高位,2023年全年發行規模較往年的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