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清心”傾力、“活絡”人生心腦健康關愛行動在北京召開培訓
11月21日,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的“清心”傾力、“活絡”人生心腦健康關愛行動在北京舉辦了基層醫務志愿者發展暨社區基層醫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能力提升培訓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賑災發展部副部長廖玲、北京市醫療衛生服務管理指導中心副主任張向東、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醫務部主任莊揚名、北京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張潔,以及來自北京的2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藥店的60多名志愿者代表參加了培訓會。
廖玲在活動中介紹,“清心”傾力、“活絡”人生心腦健康關愛行動通過鼓勵基層醫務志愿者就近在社區內開展心腦血管疾病防控知識傳播及患者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務,提高居民的中風疾病預防意識,提升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和家庭的照護能力。
莊揚名、張潔分別以“傳統名藥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應用”和“中樞性眩暈診斷和鑒別”為主題進行了專題培訓,分別從中醫的風、火、痰、瘀、虛5個方面講述了中風的預防與治療和西醫關于常見眩暈的診斷注意事項和治療方面,提升社區基層醫務工作者對心腦疾病患者的服務能力。
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至死率、至癱率日益增高、而且再發率高。特別是中風病,一旦患上不僅讓人喪失勞動力,加重家庭經濟負擔,而且容易引起生命危險。因此,在社區和家庭中做好疾病預防和疾病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社區康養通過建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檔案、定期體檢、健康宣教、定期復查等方式,積極推進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干預,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保障社區居民的健康。
而在社區康養中,基層醫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社區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深入社區,與居民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信任感。他們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全面、持續的醫療服務,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診斷、治療和健康教育。
為此,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開展“‘清心’傾力,‘活絡’人生——心腦健康關愛行動”,是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而開展的關愛老年人心腦健康的公益項目。項目旨在通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藥店建立志愿服務站,發展、培養基層醫務工作者成為紅十字志愿者,在社區開展免費的健康知識傳播和診療服務,從而提高社區居民對心腦血管疾病、中風疾病防控的意識。
“清心”傾力、“活絡”人生心腦健康關愛行動首站于2022年4月在鄭州啟動,已受益1538名心腦疾病患者。接下來,還將陸續走進西安、天津、濟南等地,持續提升公眾的預防意識和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項目預計將發展和培訓200名基層醫務志愿者,惠及1.3萬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據悉,該行動將向符合條件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免費提供同仁牛黃清心丸或同仁大活絡丸等藥品。除此之外,該行動還在基層醫療機構內部組建康養醫務志愿服務站,開展相關社區照護,為心腦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社區醫療關懷。這個項目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支持開展的,為基層醫務工作者提供社會服務技能和工具的專業培訓,為社會關注心腦健康疾病和關愛患者貢獻力量。
其中,關愛對象主要針對兩類人群。對35歲以上高血壓I級或經藥物控制血壓較平穩不超過150/95mmHg,伴頭暈或頭目昏沉癥狀;疲勞綜合癥,痰熱引起的失眠焦慮人群,提供同仁牛黃清心丸。對腦梗死后1-6個月,肢體活動功能障礙,骨關節病特別是膝骨關節炎有肢體疼痛麻木癥狀者,提供同仁大活絡丸。
在談論心腦健康時,中醫藥的貢獻不可忽視,它在維護神經系統平衡、預防神經相關疾病以及促進心腦健康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傳統中藥如牛黃、丹參、三七等在中醫理論中被廣泛用于調節血液循環,保護心腦血管健康,對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積極作用,更有著以下深遠的意義。
整體觀念:中醫藥強調整體觀念,將人體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心腦健康不僅僅是心臟和大腦的健康,還包括整體的氣血運行、神經系統協調、情志平衡等。中醫藥以整體觀的方式進行診斷和治療,有助于調和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升整體心腦健康水平。
預防為主:中醫藥注重疾病的預防,通過調理人體的陰陽平衡、氣血暢通,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中醫強調日常飲食、作息、情志的調理,使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態,防患于未然。
個體化治療:中醫藥根據個體的體質、癥狀等因素進行個性化的治療。這種個體化的治療方式有助于更精準地調理心腦健康,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合適的藥物和調理方案,提高治療的效果。
“清心”傾力、“活絡”人生心腦健康關愛行動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希望能夠賦能基層,提升基層醫務工作者心腦健康預防與診療知識、提升社區藥房工作人員社會服務能力;提高居民對心腦健康疾病的關注和中風預防與家庭康復的認識和重視;并且與傳統中醫藥文化結合,助力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的普及程度。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