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項目曾被其他券商“撬單” 保薦人國元證券執業質量遭質疑
近日,上交所的一紙“終止審核決定”宣告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力威”)的IPO之旅戛然而止。
今年3月,海力威在A股主板上市的申請獲受理,但在6月底回復了上交所的首輪問詢之后便杳無音訊。時隔多月,市場等來的竟是公司與保薦機構東亞前海證券主動撤單的消息。
從問詢函來看,海力威牽涉問題不少,而上交所關心的首要問題便是公司更換保薦機構一事。
2020年7月,海力威在啟用國元證券為保薦機構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提出甘愿付出400萬元違約金的代價,也要更換東亞前海證券為其上市輔導機構。
國元證券與海力威攜手不到兩個月便遭“拋棄”。背后,除了申報板塊有變以外,海力威還給出了一個理由:“綜合考慮保薦機構的重視程度、項目推進效率。”這句話或許連上交所也沒能讀懂其內涵,于是在針對問詢函的回復中,海力威再次給出了解釋,直指東亞前海證券對公司的IPO一事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總經理甚至親自牽頭。
彼時,兩家券商實力懸殊,國元證券作為一家上市券商,IPO項目竟被一家成立不久、資產規模和投行業務收入都遠不及自己的東亞前海證券“奪走”,原因僅僅是因為后者對IPO項目的重視程度更高?
據Wind統計,截至11月20日,國元證券今年成功保薦上市的企業僅有1家。自2022年以來,國元證券共保薦了26個IPO項目,成功上市的有9個,主動撤回4個,撤否率達19.23%。
在上述撤回項目中,安天利信的IPO是因上會被否而終止。監管層給出的否決理由是:公司未能充分說明其符合在“三創四新”的特征及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也就是說,安天利信耗時一年沖擊創業板,但竟連創業板的屬性都不符合。此外,根據深交所收到的一封舉報信,該公司還存在多起未披露的涉及到公司相關人員違法串標的案件。
在這之前的金張科技IPO中,國元證券更是暴露出了一系列不盡責行為。金張科技披露的一則問詢函顯示,深交所在現場督導中發現了公司疑似存在虛假披露采購信息等諸多問題,并直指保薦機構的八大不盡責行為,如保薦人在核查發行人收入真實性時,竟遺漏了發行人董監高及財務人員共118個銀行賬戶的資金流水。
國元證券是否有意縱容金張科技的違規行為?保薦工作中頻出紕漏,公司在保薦時是否僅是“走過場”?又將如何提高自身的執業質量?對于這些疑問,《大眾證券報》致電并致函采訪國元證券,截至發稿公司并未給予回復。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黃琴琴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