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11月策略: 市場筑底后迎來階段性修復
10月市場經歷快速下跌,但在政策托底下,大盤月末企穩回暖。投資策略上,券商認為,可以選擇超跌彈性方向,如恒生科技、非銀、新能源等,后續伴隨市場對于經濟預期的階段性改善,順周期板塊亦值得高度重視。也有券商認為,在眾多利好因素支持和外部擾動邊際減弱的情況下,市場在經歷震蕩筑底后有望迎來階段性修復,后續市場行情或偏向樂觀。
招商證券:
拐點確立,絕地反擊
當前市場面臨十個積極邊際變化,A股最后兩月迎來絕地反擊的窗口。變化一:政府債券發行增速大幅提升,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變化二: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回升,儲蓄率邊際回落支撐消費增速;變化三:人民幣計價出口增速接近轉正,四季度出口份額同比負增長帶來出口增速反彈;變化四:商品房銷售增速負值收窄,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有望提速;變化五:工業企業利潤率持續反彈,連續兩個月轉正,庫存增速反彈;變化六:中美關系溝通增加;變化七:外資重回流入;變化八:四季度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凈流入概率較大;變化九:匯金買入ETF,增持回購明顯增加,資金需求明顯減弱,股市資金面迎來流入拐點;變化十:華為全方位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全社會AI化浪潮趨勢漸成。
11月行業配置核心思路:成長回歸,把握業績增速持續改善的方向。風格方面,大盤成長風格有望成為后續市場占優風格。從當前的產業趨勢、資金偏好和未來四個季度盈利趨勢來看,全社會的智能化、財政開支加碼和地產改革預期是驅動盈利向上的關鍵產業因素,相對應的推薦是,電子、計算機、家電、汽車、有色金屬。從賽道的角度來看,建議投資者關注集成電路(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存儲)、人工智能、汽車智能化、基建(水利)、數字經濟(數據要素、產業數字化)。
信達證券:
市場或出現月度以上反彈
短期內A股季度跌幅較大,強勢股補跌已經發生,市場出現月度以上反彈的概率很高。同時,隨著三季報披露接近尾聲,股市有望進入有利于反彈的窗口期。
因為在經濟和盈利下行期,季報披露期股市大多很難有正收益。比如2018至2019年、2021年至今,對應的季報披露期4月、7-8月、10月,股市表現均偏弱。隨著三季報披露接近尾聲,股市有望暫時進入有利于上漲的窗口期。但企穩后反彈或反轉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股市是否出現對經濟新周期的宏大敘事或核心矛盾的緩和。成長賽道股的調整或將導致市場底部比預期的更晚,但從現在展望未來半年,A股存在三個反轉的力量:1、政策底+超跌修復;2、庫存周期反轉;3、房地產銷售企穩改善。
行業配置建議:月度內配置超跌板塊,半年內超配金融類(證券銀行),1-2年內戰略性配置上游周期。1、上游周期未來1年內持續超配:周期股過去1年受到全球庫存周期下行的影響,先后出現了調整,但隨著庫存周期下降進入尾聲,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宏觀需求存在回升的可能。考慮到長期產能建設不足,需求、供給和估值可能會共振。2、“中特估”內部關注金融:從2022年開始,整體市場風格逐漸轉向價值,“中特估”類板塊由于長期的低估值,先后出現系統性的估值修復,隨著政策和經濟預期的穩定,后續重點關注“中特估”中的金融類。3、TMT:調整較為充分,但后續新的上漲需要業績的兌現。4、消費鏈、地產鏈:雖然今年的經濟恢復波折很多,但無需過度悲觀。重點觀察地產銷售何時出現回升跡象,消費鏈、地產鏈配置機會可能會在明年一季度。
西部證券:
市場迎來轉機時刻
短期來看,外部環境依然有壓力,但國內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反映經濟復蘇方向依然明確,政策利好走向實質,至少從中周期的角度來看,A股已經處在戰略布局時點,市場的動能將逐步修復。
關注阻力更小的方向。9月工業企業盈利累計同比降幅延續收窄,三季報業績有望驗證A股業績磨底進程接近尾聲,進一步助力市場擺脫悲觀預期,四季度投資者定價模式也將逐步向次年盈利與預期切換。2024年上游與中游材料行業、必選消費、地產與電子等方向將有望趨勢性改善。
建議配置三條主線:1、順周期資產:穩增長政策加碼,中美關系有改善契機,順周期行業修復具備更高確定性。關注與經濟修復相關,或受益于補庫周期的鋼鐵、有色、化工、機械等細分領域。2、估值切換:從歷史經驗來看,四季度A股市場迎來消費與金融的“估值切換”行情,此外外資流出帶來的擾動有望緩和,關注食品飲料、醫藥、銀行與非銀金融行業機會。3、成長反轉:假如市場能反彈會有一定的反轉效應,TMT板塊調整后性價比逐步回升,建議關注成長板塊中新能源、消費電子、軍工等方向。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