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元國債增發促基建提速
近期,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閉幕,會上審議并通過了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的方案,中央財政將于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增發國債將重點用于八大方面,全部與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災后重建和提升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需要長期建設資金,且主要由中央承擔相應建設責任。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債資金逐步落實到具體項目,水利建設投資中排水、供水、市政及農田工程項目有望加速推進,水泥、防水、管網投資、水利設計和施工等需求或將進一步增長。
事件驅動 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
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將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此舉為地方控杠桿中央加杠桿,結合近期多地發行的再融資債券用于化債,均一定程度緩解地方政府壓力。
此外,會議授權國務院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本次基建資金供給端放松及投資力度加碼,有利于承接政府基建項目的主力軍建筑央國企訂單增長、回款改善,也帶動基建新開工端建材的需求向好預期。
同時,萬億元國債資金投向較為明確: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集中在水利市政建設領域,資金投向在支持災后恢復重建、保民生的同時,還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水利投資提速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增發1萬億元國債還有四方面作用。一是有利于擴大總需求,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總體持續恢復,但總需求不足、微觀主體信心不振的問題依然存在,增發國債有利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總需求,為四季度和明年的經濟運行打下好的基礎。二是有利于提振信心與預期,阻斷實體經濟下行、金融市場低迷和信心不足的負向循環。三是有利于增加可支配財政資金,有利于更好地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四是有利于優化債務結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從債務管理看,增發國債后赤字增加并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的同時優化了債務結構。
事件影響 水利基建有望迎來景氣周期
根據《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到2025年,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著力補齊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防洪排澇、水生態保護、水網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環節,其中城鄉供水和防洪排澇等為本次萬億元國債投向領域之一。
近兩年水利投資多次創新高,2022年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893億元,2023年1-9月全國落實/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750億元、8601億元,均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后續水利投資建設步伐有望加快。
2023年疫情之后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明顯提速,2023年1-9月全國新開工各類水利項目2.49萬個,同比增長12.9%;總投資規模1.15萬億元,同比增長8.9%,而三季度單季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0750億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8601億元,均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為經濟運行回升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天風證券測算,截至2022年2月6日,我國15個省和直轄市“十四五”期間水利工程投資額合計達3.2萬億元,從區域來看,云南、浙江、廣東、安徽等四大片區投資超7000億元,從分類上來看,供水工程和防洪減災仍是“十四五”水利工程投資的主基調,分別占統計的15個省市水利投資規劃總額的50.4%、29.0%,與本次政策基調相契合。
隨著國債資金逐步落實到具體項目,水利建設投資中排水、供水、市政及農田工程項目有望加速推進,水泥、防水、管網投資、水利設計和施工等需求或將進一步增長。
投資機會 聚焦水利水務、災后重建等領域
興業證券表示,本次萬億元國債預計最大可以拉動5萬億元-6.7萬億元的基建投資總額,占2022全年基建投資總額的24%-32%。結合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發行到投資端傳導速度來看,投資增速放量預計在2024年才能顯著體現。同時考慮到土地出讓金大幅下降、地方債存量化解與嚴控新增雙線并行的對沖及2023年基建投資高基數影響,2024年整體基建投資增速預計將延續今年中高位運行的態勢。
對于具體投資標的,興業證券建議關注國債支持區域的頭部地方國企粵水電(華南區域水利水電)、安徽建工(華東區域水利及城市建設)、甘咨詢(甘肅勘察設計)、上海建工(華東區域城市建設)、測繪股份(華東區域勘察設計)、浙江交科(華東區域道路橋梁建設)。建議關注全面引領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低估值建筑央企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電建、中國交建、中國能建。
華創證券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多次遭到暴雨、洪澇、山體滑坡等災害,對居民生活安全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受制于資金來源,災后重建面臨一定壓力,此次特別國債是對常規救災和防災減災資金的有效補充。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在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此次萬億元國債的發行有望拉動工程機械需求。重點關注挖掘機國內龍頭三一重工、恒立液壓、山推股份、柳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
東吳證券則提出,城市排水防澇和水土流失治理屬于環保企業業務范疇,業務實施依賴于G端投入,隨著國債發行,地方政府投入增加,相關企業訂單有望加速。關注城市排水、水土流失治理需求釋放以及化債帶來的減值沖回彈性。城市排水防澇重點推薦洪城環境,建議關注重慶水務、首創環保、興蓉環境、順控發展、巴安水務、節能國禎、武漢控股、中山公用、綠城水務、碧水源、江南水務、聯泰環保等;水土流失治理建議關注蒙草生態、綠茵生態、節能鐵漢、冠中生態、東珠生態、正和生態等。
海通證券認為,今年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給國民經濟帶來了較大損失,國家對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當前應急體系建設初具規模,國債發行將推動我國應急建設加速。數字孿生流域、城市生命線等重點工程有望迅速推進,地方政府獲得轉移支付資金是強有力保障,我國防災減災救災體系迎發展新機遇。建議關注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航天宏圖、中科星圖、數字政通、測繪股份、超圖軟件、辰安科技。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