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力持續領先 藍思科技前三季度凈利潤翻倍增長
10月18日晚間,藍思科技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8.08億元,同比增長7.07%;歸母凈利潤16.49億元,同比實現翻倍增長。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延續逐季增長態勢,單季營業收入136.31億元,同比增長9.98%,環比增長31.85%;歸母凈利潤10.95億元,同比增長2.93%,環比119.88%。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消費電子行業首份三季報,藍思科技業績表現出色,企穩上升趨勢明顯,也展現了公司多年來在創新研發、垂直整合方面的綜合實力。
消費電子傳統旺季來臨,供應鏈龍頭地位穩固向上
進入9月以來,消費電子市場迎來傳統旺季,各大品牌新品先后亮相,包括蘋果iPhone 15系列、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和蔚來首款新機NIO Phone等,引起市場廣泛討論。據媒體報道,華為占據9月國內手機銷量第一,Mate 60系列市場上一機難求,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自發布起同樣頻頻被搶購一空。可見在新機發布刺激下,消費電子需求持續向好。
9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到2024年,我國力爭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85%,75英寸及以上彩色電視機市場份額超過25%,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增長點不斷涌現。
在消費電子領域,藍思科技耕耘多年根基深厚,通過不斷提高垂直整合能力,目前已成為提供設計、研發、生產、系統組裝等全方位服務的一站式ODM精密制造平臺,實現了智能手機端到端的供應鏈垂直整合。
除此之外,在智能穿戴領域,各大品牌廠商持續推出新產品,通過不斷創新挖掘市場潛在需求。在此背景下,藍思科技在VR/AR領域配合相關客戶進行的長期研發項目也有望逐步進入到收獲階段。
新能源車持續高景氣,領先布局收獲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隨著消費穩步復蘇,各地促消費政策不斷發力,消費者購車熱情旺盛。疊加近期新能源車行業大量新品推出和促銷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景氣延續。乘聯會數據顯示,1-9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518.8萬輛,同比上漲33.8%。產品創新方面,問界新M7銷量超出市場預期,大定數量超6萬臺,展現了智能汽車創新產品的巨大市場潛力。
作為全球智能終端外觀結構件創新引領者,藍思科技率先布局智能汽車領域,積累了工藝、產能、客戶資源等諸多方面儲備。據悉,目前藍思科技已量產的主要產品包括中控屏、儀表盤、顯示屏、B柱、C柱、充電樁、動力電池結構件等,在頭部新能源汽車品牌占有絕對份額,已經與超過30家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及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客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上半年,藍思科技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座艙類業務收入達到22.82億元,同比增長54.98%。華泰證券表示,隨著藍思科技深化與國內外新能源及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合作,相關產品訂單與收入有望快速增長。
創新研發構筑核心競爭優勢,創業板賦能發展
自2015年公司選擇在創業板上市以來,藍思科技用不俗業績、持續研發能力詮釋了快速創新成長的企業標簽,借力創業板這一資本市場平臺收獲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悉,注冊制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創業板服務具有較強創新屬性、良好成長性創新創業企業的能力,“優創新、高成長”特色更加鮮明。改革后的創業板著力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而作為創業板頭部企業,藍思科技不斷開展高強度高效率的研發投入,在業內取得明顯領先優勢。10月18日,藍思工業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預計總投資12億元,重點研究脆性材料、新能源應用、光學應用、人工智能等十大領域。有行業人士表示,相較于工藝改進,藍思工業研究院更加針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其成立也證明了藍思科技對自身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三季報顯示,藍思科技財務基本面保持穩健,經營性現金流保持充裕,與此同時,公司主動調優債務結構,抗風險能力增強。與此同時,藍思科技不斷強化費用管理,釋放更大經營效益。三季報顯示,藍思科技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同比下降6.32%、7.25%。
展望未來憑借在智能終端領域的深厚積累,藍思科技業績將繼續受益于消費電子行業向好、汽車智能化提速以及更多新領域的增長。目前,消費電子行業在深度回調后大幅反彈,板塊熱度提升。從估值情況來看,目前藍思科技估值水平仍處于底部區域,考慮業績增長再次驗證增長邏輯以及智能終端需求向好,公司股價或許迎來了反轉時刻。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