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板塊反彈穩定市場信心 增量資金持續看好科技、消費板塊
本周,大盤呈現探底后震蕩企穩的走勢。周一至周三,大盤在低位持續震蕩;周四,受到匯金公司增持四大行利好消息刺激,滬深A股雙雙收陽;周五,受到外圍市場擾動,大盤小幅調整。本周,上證綜指下跌0.72%,深證成指下跌0.41%,創業板指下跌0.36%,滬深300指數下跌0.71%。
對于下周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銀行為首的權重股企穩反彈,大盤底部不斷夯實,在醫藥、汽車、消費電子等板塊帶領下,市場賺錢效應有望逐步顯現。
金融板塊反彈穩定市場
本周,受到匯金公司增持四大行利好消息刺激,銀行、券商、保險板塊紛紛走強。10月11日晚間,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分別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金公司”)通知,匯金公司于10月11日通過交易系統增持其A股股份。匯金公司擬在未來6個月內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其股份。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周四,銀行板塊上漲1.70%,證券板塊上漲1.17%,保險板塊上漲超過3%。周五,銀行板塊延續強勢,當日上漲0.54%。受到金融股反彈帶動,周四大盤一改前三天調整走勢,當日上證綜指上漲0.94%,深證成指上漲0.83%;周五,受到外圍市場擾動,大盤低開后呈現橫盤震蕩。
從周線來看,上證綜指本周下跌0.72%,最低點并未跌破3053點(今年8月25日創出的階段低點)。此外,深證成指本周下跌0.41%,創業板指下跌0.36%,繼續呈現低位震蕩走勢。
財通證券分析師夏昌盛認為,此輪匯金增持是監管層呵護市場的進一步體現。目前,銀行基本面處于筑底區間,利空因素預期落地,利好因素邊際顯現。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2.56%,較2023年一季度提升1.27個百分點。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凈息差較一季度持平;不良率較3月末持平;撥備覆蓋率較3月末提升0.89個百分點。隨著息差下行趨緩,銀行資產質量和風險抵御能力穩健。此次匯金增持體現了“國家隊”對銀行板塊的判斷,有助于引導板塊估值回升。
市場賺錢效應逐步顯現
盡管本周大盤小幅下跌,但A股活躍度明顯提升。根據同花順統計顯示,本周板塊漲幅居前的包括黑色家電、光學光電子、乘用車、消費電子、能源金屬、國有大型銀行、生物制品、半導體等。其中,乘用車板塊上漲6.39%,消費電子上漲5.85%,生物制品上漲4.11%。個股方面,本周有24只股票漲幅超過30%,其中,*ST天山、永貴電器、碩貝德、圣龍股份、歐菲光周漲幅超過60%,立方數科、光弘科技漲幅超過40%。
對于近期汽車產業鏈的活躍,交銀國際證券分析師陳慶認為,2023年9月,全國乘用車銷量達201.8萬輛,繼續創2018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同環比均增長5.0%,因各地促汽車消費的活動(車展、購車補貼等)提振了汽車整體銷量,而且今年中秋國慶假期自駕游的熱潮,也拉動了購車需求。今年1-9月累計零售銷量1523萬輛,同比增長2.4%。鑒于去年基數較低,預計10月份零售銷量將有可觀的同比增幅。
甬興證券分析師黃驥表示,近期,蔚來發布旗艦手機NIOPhone,可實現與蔚來汽車的多種互聯功能。華為Mate60新機熱度一定程度上帶火了問界新M7,新車搭載的鴻蒙智能座艙3.0實現與Mate60、MatePad無縫流轉,互聯體驗升級,消費電子和汽車的生態融合已經初見雛形。此外,新M7也升級了智能駕駛系統軟、硬件,高階智能駕駛體驗超預期。從中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電子成本占比較傳統乘用車高19%-50%,并隨高端配置下沉持續提升。信息娛樂系統、ADAS等均需要高速傳輸,普通覆銅板損耗較大,難以滿足需求,因此將推動PCB板升級,采用損耗更低的高頻高速樹脂。
底部區域加大布局力度
對于下周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銀行為首的權重股企穩反彈,大盤底部不斷夯實,投資者在大盤底部區域可繼續關注醫藥、汽車、消費電子板塊的動向。
渤海證券表示,PMI等前瞻性數據已表明經濟修復的持續,而未來一周將進入到關鍵的數據驗證期,如驗證經濟加速修復,則將夯實基本面對A股市場的支撐。此外,A股流動性環境正出現改觀,伴隨匯金等重要增量資金的入場,市場有望擺脫北上資金的束縛,流動性壓力也將逐步緩解。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對于四季度,市場期待度還是蠻高的。據統計,從2013年到2022年,這十年間每年四季度上漲概率在70%,平均漲幅接近于6%。考慮到當前A股整體估值處于中低位以及政策發力等一系列的因素,今年四季度A股走強的概率在提升。
銀華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丹認為,A股市場的確定性和吸引力,仍高于其他國家股市,尤其看好科技成長和高端制造方向、消費板塊、高股息方向。放眼周邊市場,A股的估值吸引力和安全邊際遠高于海外發達國家。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