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復星首臺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將亮相第六屆進博會
(中國上海,2023年10月11日)服務中國患者十數年之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開啟了國產化之路。10月11日下午,“深耕耘,創未來”直觀復星首臺國產達芬奇Xi手術系統揭幕儀式在上海浦東直觀復星總部及產業化基地舉行,這標志著全球領先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實現國產化,可及性得到極大提升,將惠及更多中國醫療機構和患者。

(圖為直觀復星首臺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揭幕儀式現場)
復星國際聯席董事長汪群斌表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實現國產化,是復星攜手直觀醫療,響應‘健康中國2030’戰略部署,助力中國醫療服務升級和尖端醫療器械可及性提升的重要里程碑。未來,我們將繼續植根中國、植根上海,依托長期積累的科創和全球化能力,為高質量發展貢獻復星力量。”
據介紹,2006年,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被引進到中國人民解放軍301醫院。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達芬奇手術系統在中國裝機量超過360臺,成為頂級醫院的必備醫療器械,累計逾42萬名患者受益于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精準治療,回歸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此過程中,國家和上海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醫療行業發展,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華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營商環境顯著提升,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尖端醫療設備生產商更加堅定了在中國深耕和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直觀醫療首席執行官蓋瑞·古薩特(Gary Guthart)博士表示,近二十年來,直觀醫療有幸為中國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的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并致力于醫療行業的創新和卓越發展。中國外科醫生和醫療機構在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應用和普及水平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為確立外科手術的標準提供了助力。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并致力于為中國的患者、外科醫生、醫療系統和創新需求提供支持。
2017年,作為中國領先的創新醫藥企業,復星醫藥與全球醫療手術機器人領軍企業美國直觀醫療,聯合創立直觀復星,致力于構建本土化手術機器人生態系統。
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回顧了直觀復星的發展歷程,他表示,在上海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直觀復星的茁壯成長,離不開各級領導長期的關心和支持,各級單位的鼎力相助。本土化并不只是簡單的產品在中國生產,而是一個集技術、培訓、服務、支持和解決方案為一體的生態系統工程,終極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臨床需求。復星醫藥將抓住政策機遇,始終堅持開放式的創新模式拓寬高質量發展之路,持續推動全球領先技術和創新產品落地中國,服務病患和家庭健康。
謀定而后動,一切都在加速。2022年,總投資超過7億元、占地約2.08公頃的直觀復星總部及產業化基地在上海浦東開工建設,準備研發生產包括達芬奇Xi手術系統、Ion形狀感知支氣管鏡操作控制系統(未上市)等在內的醫用手術機器人和相關零部件產品。2023年6月,直觀復星胸腹腔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國產達芬奇Xi手術系統)成功通過國家藥監局批準;8月,直觀復星獲得國產手術機器人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應用于泌尿、婦科、普外、胸外及小兒外科。
據了解,國產達芬奇Xi手術系統的面世有助于將優質手術醫療器械資源向更多醫院普及,其集成了三維高清視野、可轉腕手術器械和直覺式動作控制三大特性,將外科醫生手部動作的顫抖等自動濾除并轉換成更精準的動作,其彎曲及旋轉程度遠超人手極限,讓機器人輔助手術變成了現實。本地化產線投產也將積極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發展及創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進一步完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生態圈,成為直觀復星全企業生態閉環中重要一部分。

(圖為現場亮相的首臺國產達芬奇Xi手術機器人)
自成立以來,直觀復星充分發揮本土供應鏈的輻射能力,攜手各方構建智能醫療設備研發制造創新生態矩陣,通過不斷提升的產能來助力更多本土創新、本土制造走出去,惠及全球。目前,Ion支氣管鏡操作系統使用的部分活檢針已經完全國產化,現有產能供應全球,可滿足70%的市場需求,真正實現“中國制造、共同研發、全球銷售”。
近年來,直觀復星還與大型三甲教學醫院深度開展機器人手術技能培訓,先后成立了5家基礎培訓中心,7家學術培訓中心,醫生通過直觀復星培訓及考試后可獲得全球認證的資格證書。截至2023年8月,通過直觀復星達芬奇創新中心提供的一站式、系統性、沉浸式、全方位的精準醫療實操培訓,已有3000多名醫療專業人士接受了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及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學習和訓練。未來,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將助力更多中國外科醫生掌握全球領先的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領跑全球臨床手術前沿。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連續5年參展進博會,一直是展會上的“明星展品”。今年,首臺國產達芬奇Xi手術系統也將在11月舉行的第六屆進博會上亮相,同時復星將積極推動更多全球領先醫療科技及產品落地中國,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