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相關概念板塊持續走強 市場探底中進行超跌博弈
周二,兩市股指高開低走,盤中震蕩下行;北向資金午后加速流出,全日凈賣出超50億元。截至收盤,滬指跌0.7%,報3075.24點,深成指跌0.56%,報10050.04點,創業板指跌0.53%,報1987.94點;兩市合計成交7747億元,北向資金凈賣出54.71億元。盤面上看,醫藥板塊跌幅居前,煤炭、建材、建筑、保險、鋼鐵、電力、釀酒等板塊均走低;軟件、半導體板塊拉升,華為鴻蒙概念活躍,存儲芯片、數據要素、算力概念等均走強。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底滬指3053點明確之后,市場可能在進一步探測市場底后產生一波像樣的反彈。策略上,進行超跌博弈是合適的,底部反彈看金融,港股或是風向標。
考驗政策底3053點
周二,A股市場出現了相對疲軟的態勢。不僅僅是因為北向資金再度大額凈減持,還因為A股的部分資金對大型建筑類藍籌股的估值坐標有了新的重估要求,從而使得中國交建等個股出現了低開低走的破位態勢,對短線A股市場產生了一定的連鎖效應,中字頭股大幅下挫,從而使得主要股指的走勢均不佳。市場如果后面回調跌破政策底3053點甚至奔著3000點去,尋找所謂的市場底,后市大概率將走出上升行情。不過,港股則出現了相對強勁的走勢,且人民幣匯率也相對堅挺,這或許隱含著中國資產未來新的演繹格局。
具體盤面表現來看,A股三大股指高開低走,午市收跌,午后兩市繼續震蕩下行。大基建深度回調,中字頭股大幅下挫;石油、煤炭跌幅靠前;減肥藥題材回調明顯。鴻蒙概念逆勢走強,華為汽車指數持續活躍。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下跌0.7%,報3075.24點;科創50指數下跌0.58%,報882.04點;深證成指下跌0.56%,報10050.04點;創業板指下跌0.53%,報1987.94點。兩市共1867只股票上漲,3168只股票下跌,平盤有243只股票。滬深兩市成交總額774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7700億元增加47億元。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游曉剛表示,鑒于數字經濟的拉動是當前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可持續關注。技術上,滬指日線持續表現震蕩,但是地量表現不明顯,后續持續震蕩的可能性較大。當前我國對外經貿的格局出現明顯的改善,預期滬指當前可能會受外部的影響,出現破局的走勢。策略上,進行超跌博弈是合適的。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認為,近期國內利率開始拐頭上行,利率上行可能是新一輪庫存周期開啟的標志。反轉的力量正在不斷累積。從現在展望未來半年,A股存在三個反轉的力量,政策底和超跌修復,成長中的TMT,背后核心是股價漲幅過大,但業績兌現一般。房地產銷售企穩改善,10月中下旬將會是個最樂觀假設能否兌現的重要驗證期。這三個力量先后發力,將會形成反轉的三個階段。
華為概念繼續走強
周二,在板塊方面,鴻蒙概念股接力走強,潤和軟件、國華網安、常山北明、盛通股份等漲停或漲超10%,浩云科技、傳智教育、誠邁科技等漲超4%。汽車板塊午后單邊上揚,圣龍股份、滬光股份、賽力斯、上海沿浦等漲停。半導體早盤低開后快速走高,冠石科技午前封板。
中字頭股大跌,中材國際、中鋼國際、中工國際等跌停。醫藥生物震蕩走低,凱因科技、科源制藥、德展健康、通化金馬、昊帆生物等跌超8%。家用電器板塊跌幅靠前,長虹美菱、奧馬電器、九陽股份、比依股份、格力電器等跌超3%。
消息面上,工信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運載力方面,骨干網、城域網全面支持IPv6,SRv6等新技術使用占比達到40%;存儲力方面,存儲總量超過1800EB,先進存儲容量占比達到30%以上;應用賦能方面,圍繞工業、金融、醫療、交通、能源、教育等重點領域,各打造30個以上應用標桿。另外,消息稱華為或計劃明年手機出貨量達7000萬部,故華為概念午后再度發力。
中信證券認為,預計未來AI專用芯片市場或呈現寡頭格局,率先占據生態優勢的廠商有望更早形成正循環,逐步占據更多市場份額。服務器整機生產、操作系統/數據庫二次開發、軟件外包、算力租賃運營等企業有望獲得長足發展。
底部反彈看金融
國泰君安表示,指數有望逐步震蕩筑底。節后市場活躍度不佳,資金抱團效應加劇。從題材看來,汽車、醫藥等強勢概念也出現了分化,而華為概念股受益于國產替代邏輯仍表現活躍。指數在當前位置仍將繼續維持震蕩態勢,主線依然需要等待市場達成共識,日線級別看,該位置區域若原倉位不重,可考慮適當加倉。對于后市,國泰君安繼續看好硬科技,包括裝備制造和材料,底部反彈看金融。
東莞證券認為,“活躍資本市場”政策效能持續釋放,提振市場信心,市場有望企穩修復。關注量能變化以及板塊輪動情況。操作上建議適度積極,把握政策加碼背景下市場回暖機會。板塊上關注金融、家用電器、機械設備、TMT、醫藥生物、汽車和電力設備等板塊。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樊繼拓也認為,配置風格偏向順周期,“中特估”主題內部半年內超配金融類,主要是證券、銀行,上游周期進入戰略性,即1-2年的配置期。從2022年開始,整體市場風格逐漸轉向價值,“中特估”類板塊由于長期的低估值,會先后出現系統性的估值修復,隨著政策和經濟預期的穩定,后續重點關注“中特估”中的金融類。
記者 黃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