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行情前瞻: 消費板塊確定性機會相對高
經歷了前三季度震蕩行情,2023年即將進入最后一個季度。四季度A股市場走勢將如何?哪些行業值得關注?如何做好大類資產配置?《大眾證券報》記者收集了部分機構觀點,并采訪了一些業內知名人士,以饗讀者。
行情隨時會展開反彈
《大眾證券報》:今年以來,市場持續震蕩,風格輪動不斷,結構性機會逐步涌現。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國家多個部委出臺了降息、降低印花稅、降低交易費用和基金管理費用、大股東減持新規、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等一系列活躍資本市場的舉措,這對穩定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展望四季度,還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資金面是否有進一步的改善?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政策工具箱的工具還有很多。7月24日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如此多的政策出臺,指數的表現似乎并不十分強勁。例如,7月24日上證綜指收盤為3164點,如今指數仍在該點位上下波動。同時,8月份北向資金凈流出896.8億元。盡管降低交易費用或降低市場利率,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估值水平,但相對而言比較間接。
為此,不妨可以考慮設立資本市場平準基金,當市場出現過度恐慌或非理性下跌的時候,可以起到市場穩定器的作用,也有利于引導市場進行價值投資。
年初以來,探索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話題受到市場追捧,四季度可以繼續在如何做到股東利益最大化方面,在體制機制的改善方面,在并購重組等資源優化配置方面下功夫。A股的國企也可以通過期權激勵大幅度提升公司管理層從股價中長期上漲得到的收益,從而可以提升回購意愿。實際上,分紅與回購從理論上講都是等同的,不同的是,分紅的錢往往從股市上流失,而回購則留在股市里。對于地方國企而言,由于財政壓力較大,客觀上也需要地方國企“做大做強”,加速壯大股權財政規模。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三季度以來多部門全力拼經濟,出臺了一攬子穩經濟增長的政策,證監會出臺了“四支箭”來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雖然目前經濟復蘇力度還偏弱,但預計四季度可能會放出“大招”,來徹底扭轉投資者對于經濟的悲觀預期,并能夠改變資本市場的表現。目前資本市場處于全年中相對比較低迷的時刻,建議大家保持信心和耐心,迎接四季度行情的到來。外資流入還是一個大趨勢。從2014年10月份開通滬港通以來,外資按年度計算,每年都為凈流入A股,最多的時候達到了3000多億元,少時也達到了900億元,外資對于A股市場的配置是不斷增加的。但是,目前來看外資持有A股整體占比不高,現在A股已經納入MSCI國際指數、富時羅素國際指數等三大國際指數體系。因此,對于A股市場的配置,已經從原來的“可以配”到現在的“必須配”。從配置比例來看,后面還會增加。
北京大道興業投資黃華艷:目前政策底已然出現,行情隨時會展開反彈,市場做多力量在積蓄,那么現在為何交投清淡呢?原因有很多,一是主板反彈的板塊沒有表現;二是創業板的新能源板塊,比如寧德時代等何時反彈;三是科創50等是否率先反彈?量能不到萬億元情況下難以發動一波行情。盡管A股市場仍處于震蕩調整態勢,但機構對后市態度越發樂觀,正在積極尋覓結構性機會。林園投資、景林資產、淡水泉等知名私募“組團”尋覓底部布局機會,部分公募基金的倉位也有小幅提升。四季度投資機會還是很多的,大盤處于低位,尋找低價的行業個股,投資獲利機會非常大。但5000多只股票,各行業情況不盡相同,估值也參差不齊,結構性行情依舊,重個股,輕指數,精選個股后實地調研,一定能找到想要的股票。隨著時間推移,經濟增長未來穩步回升,等的是政策“發令槍”。只要能改變存量博弈的局面,場外資金還是很多的,所以隨時準備跟著政策,積極布局。
消費股或成為大盤反彈的動力
《大眾證券報》:節后將迎來四季度行情。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四季度上漲的概率較大,特別是10月份,按過往10年的統計,10月上漲概率為70%。而從行業歷史表現來看家用電器和銀行上漲概率較大,醫療生物和機械設備和建筑材料的上漲概率緊隨其后。結合當下的市場環境,不少行業經過了2-3年的下跌,隨著危機的緩和和政策的回暖,2023年第四季度,哪些賽道有望率先回暖?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看好節后的行情,首先從過往10年的統計情況來看,節后上漲的概率超過70%,另外從經濟的層面來看,還是符合波浪式前進,曲折中發展的震蕩復蘇的過程。PMI已經連續三個月回升,CPI和PPI見底回升也有望在四季度實現。另外,從8月份的數據來看,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利潤達到17%以上,也是經濟轉好的一個證據。從股市的角度來看,出臺了諸多提振投資信心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也會在四季度慢慢發揮作用。從民營經濟31條、發改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房地產政策的刺激,以及央行貨幣政策的加力,我們能夠看到活躍經濟、穩定地產、穩定平臺經濟、穩定股市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會在四季度慢慢發揮作用,也都會在股票市場中有所體現。另外,從外圍政策來看,非常有可能在四季度美聯儲完成最后一次加息,從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方向來看,可能在四季度外圍因素的擾動減少,有助于四季度的股票市場走好。總體來看,四季度應該呈現出一個震蕩回升的格局。
楊德龍:目前,經濟增長的預期依然較低,如果四季度能夠“放大招”,樓市能夠出現全面松綁,限購、限貸等措施取消和房地產的成交量能夠重新回升,樓市回暖可能會推動經濟的回升,市場風格將重新關注業績優良的好公司。一些被錯殺的消費白馬股、新能源龍頭股、可能會重新迎來估值回升的機會。消費股在四季度也是傳統的消費旺季,業績上可能會有所回升,業績回升可能會推動股價的回暖,因此,在當下布局消費白馬股是一個好的時機。在年底之前,消費股可能成為引領大盤反彈的一個重要的動力。如果四季度能有更大力度的政策發布,資本市場仍然有機會回暖。
前海基金經理陳晨:國慶節前市場相對保守,節后指數上漲概率更大。對于股市來說,國家給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資金。節前上漲概率較高的行業主要有和假期相關的食品飲料、美容護理、社會服務等線下消費板塊,以及防御屬性較強的醫藥生物板塊。節后行業上漲的概率明顯高于節前。四季度的A股走勢一定是震蕩向上,可以在平淡中尋找新奇,宏觀經濟平淡、A股大盤指數平淡,但微觀創新朝氣蓬勃、結構性行情精彩,“科創牛”剛剛起步,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板塊:首先是金融和地產板塊,包括券商、保險和互聯金融,地產產業鏈等,經濟決定了地產、金融走向,一旦經濟復蘇,地產和金融一定會有變化。其次,可以關注一些有業績保障的新能源產業鏈公司。今年三季報顯示,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業績大幅上漲,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最后,還可以關注一些高科技行業,如芯片技術、數據爆發行業、智能駕駛等人工智能公司。當前,A股科創板、創業板以及港股新經濟,已成為“未來的核心資產”的孵化器,新經濟公司已經占其絕對比例,重點在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領域,關注市值100億元到800億元左右的公司,有望獲得超額回報。
記者 黃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