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輪動之中“成長股”人氣足
本周,大盤呈現沖高后震蕩調整的走勢,上證綜指下跌0.53%,報收3116.72點;深證成指下跌1.74%,報收10281.88點;創業板指下跌2.40%,報收2049.76點;滬深300指數下跌1.36%,報收3739.99點;科創50指數下跌3.56%,報收901.51點。
對于下周市場,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大盤本周繼續收陰,但隨著成交量逐步萎縮,短線殺跌動能逐步衰減,投資者可繼續跟蹤中小盤成長股的走勢,板塊可關注通信、半導體、軍工的動向。
大盤連續縮量調整
本周,大盤在周一收出光頭陽線后展開持續震蕩整理,成交量出現明顯萎縮。滬市方面,周一至周五成交額分別為4045億元、3428億元、3240億元、3172億元、2700億元;深市方面,周一至周五成交額分別為4804億元、4611億元、4473億元、4496億元、4118億元。
從主要指數周線來看,繼上周大盤高開收陰后,本周股指繼續收出陰線,上證綜指本周下跌0.53%,相較于其它指數而言相對抗跌。受到創業板指走弱拖累,深證成指本周下跌1.74%。
盡管指數表現不佳,但個股仍十分活躍。以創業板為例,本周有23只創業板股票漲幅超過20%,其中,華力創通、藍英裝備、廣信材料、中英科技、容大感光位居周漲幅前五位。滬深300成份股中,本周漲幅前10位的分別為中國衛通、中海油服、韻達股份、杉杉股份、智飛生物、大族激光、徐工機械、卓勝微、華能國際、中國鋁業。深市主板個股中,有9只股票周漲幅超過20%,分別為華映科技、捷榮技術、四川九洲、奧普光電、先鋒電子、長江材料、常山北明、萬潤科技、*ST泛海。
從技術上上來看,大盤在8月25日創出3053.04點新低后,受到政策面利好刺激止跌反彈。但受成交量萎縮影響,短期大盤再度考驗3100點關口。中信證券認為,近期地產及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加速落地,有望提振投資者信心,扭轉負面情緒。關于近期市場較為關注的量化策略擾動問題,轉債量化交易策略前期已經受到一定監管,市場量化資金占比有限。因此,市場的核心仍舊在于正股,隨著短期底部的明確,市場賺錢效應有望逐步顯現。
軍工、電子概念領漲
從本周板塊表現來看,軍工、電子化學品、航天裝備、油服工程、工程機械、黑色家電、煤炭開采、酒店餐飲、非金屬材料、半導體、光學光電子、小金屬、旅游及景區等板塊逆市上漲;出版、游戲、漁業、電池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8月29日,華為官方推出“先鋒計劃”,以6999元提前開售Mate60 Pro且即時售罄,機構預計于9月14日召開的華為新品發布會亦值得關注。根據Omdia數據統計,華為手機全球市場份額曾于2020年二季度達到20%的單季度頂峰,后續逐季下降,2023年二季度全球份額僅為3%。Mate60 Pro搭載最新國產麒麟芯片,后續芯片供應問題有望通過自主生產得以改善,華為手機全球市場份額有較大提升空間。
萬聯證券分析師夏清瑩認為,華為Mate60 Pro采用我國自主研制的天通一號衛星通信系統,目前已經實現對我國領土、領海的通信網絡全面覆蓋,廣泛應用于海洋漁業、應急救援、探險、物聯網等場景,隨著更多智能手機品牌及新機型搭載衛星通話功能,有望拉動通信產業鏈、基帶芯片與射頻前端芯片等關鍵元器件的發展。
信達證券表示,華為有望重回第一梯隊,產業鏈迎成長良機,可關注衛星通信、光學、零部件、半導體及其上游等行業。
關注成長股輪動機會
對于下周市場,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大盤本周繼續收陰,但隨著成交量逐步萎縮,短線殺跌動能逐步衰減,投資者可繼續跟蹤中小盤成長股輪動機會。
中信證券建議關注制造、設備、材料、零部件領域龍頭企業。通過對國內產業提供資金支持,配合國內多項政策支持,半導體行業的中低端環節國產化率顯著提升,部分高端環節還有待突破。
中原證券表示,本周大盤沖高回落,未來股指總體或維持震蕩格局,同時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建議投資者短線關注航運港口、工程機械以及采掘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金鷹基金認為,對于當前大盤不宜過度悲觀,隨著政策密集落地,市場情緒或持續修復,超跌反彈或可期。建議繼續以均衡配置應對較快輪動,順周期板塊或受益于政策陸續落地持續修復,市場主線有望擴散,科技成長或亦會受益于情緒改善而出現反彈。
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