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披露落下帷幕 科創板研發投入占比中位數為12%
科創板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報披露落下帷幕。根據Wind統計,2023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6271.73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六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72家公司增幅超過50%,兩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此外,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05.93億元,同比下滑39%,其中近五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115家公司增幅超過50%。
二季度業績環比增長強勁
根據Wind統計,第二季度以來,科創板公司業績環比大幅改善,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454.91億元,環比增長23%;實現歸母凈利潤237.85億元,環比增長42%。超八成公司營業收入環比增長,近七成公司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超四成公司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超過50%,整體業績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上半年,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增幅領先,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8%。從細分領域看,數控機床、工業激光器等領域的先進制造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攀升,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3%、64%,筑牢“制造強國”根基。科德數控在原有技術平臺的基礎上完善數控機床產品布局,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3%、73%;精密激光焊接設備龍頭聯贏激光持續研發創新,滿足客戶前沿需求,繼2022年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190%,2023年上半年繼續錄得184%的亮眼增速。光伏行業業績表現持續亮眼,積極引領綠色低碳發展。其中,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三大光伏組件龍頭歸母凈利潤均翻倍式增長,分別達到325%、322%、179%;逆變器環節的固德威、昱能科技、禾邁股份出貨高增,規模效應凸顯,合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達到218%。
此外,部分行業的結構性分化進一步顯現。新能源領域,硅料市場新增產能陸續釋放,影響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硅料企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下滑明顯。集成電路領域上市公司超過100家。其中,半導體設備環節持續受益國產替代,在手訂單充沛,合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2%;而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由于下游消費市場疲軟、去庫存壓力較大,整體業績出現階段性下滑。生物醫藥行業方面,化學藥、生物制品、醫療器械、CRO等細分領域均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百濟神州等多家創新藥企虧損大幅收斂。而隨著新冠疫情有效控制,體外診斷領域整體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達92%。
研發投入占比中位數為12%
面對宏觀經濟的擾動,科創板公司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2023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706億元,同比增長19%;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為12%,102家公司研發投入強度在30%以上;合計新增發明專利超過7600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數量達到168項。多家科創板公司的研發成果受到重要表彰,截至上半年末,共119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前沿生物、普源精電、華大智造3家公司的發明專利榮膺國家專利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專利金獎”。
與此同時,科創板公司在服務國家各項戰略需求、推動關鍵領域國產化等方面持續發揮引領作用。集成電路領域,盛美上海依托多項核心技術,成功開發了先進封裝電鍍設備、三維TSV電鍍設備和高速電鍍設備,填補國內空白并形成批量銷售;高端制造領域,航材股份的高承載高可靠彈性元件和長壽命高阻尼橡膠減振元件制造技術,廣泛應用于直升機球柔性旋翼系統等領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生物醫藥領域,迪哲藥業自主研發的舒沃替尼片是肺癌領域首個且唯一獲得中美雙“突破性療法認定”的國產創新藥,已于2023年8月獲批上市。多項研發項目成功轉化為新產品,成為企業發展新動力,如百克生物的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于2023年初獲批上市,帶動公司業績放量增長。
“中長期視角看,科創仍是當前投資優選項。”財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美岑分析認為,“當前我國正處于降息周期。結合歷史看,內部流動性更多定價中小板塊,外部流動性更多定價大市值板塊,而中小板塊相對更加受益。隨著科創板承壓因素逐步弱化,科創業績或業務逐步落地,ETF等資金陸續流入,科創行情向上空間逐步打開,股價有望持續修復。配置方面,關注跌幅多、籌碼輕、阻力小、不能減持的中小市值公司。”記者 劉揚
科創板與科創50凈利潤增速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