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縮量微跌 探底回穩彰顯A股強韌性
15日,滬指早盤窄幅震蕩,午后探底回升;深成指、創業板指均走低;大盤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下探回升,兩市成交額再度萎縮。截至收盤,兩市合計成交7065億元,北向資金凈賣出97.73億元。券商、醫藥股盤中反復活躍,光伏、傳媒股領跌兩市。市場人士認為,未來活躍資本市場和提振投資者信心政策有望不斷推出,投資者宜靜待情緒平復,淡化短期節奏波動。以中線視角布局,關注地產產業鏈、數字經濟、消費電子、半導體、汽車、智能駕駛以及受益價格回暖和PPI底部反彈的傳統能源等板塊。
以中線視角布局
周二,滬指探底回升,呈現出V型走勢,技術上再次形成“金針探底”。大金融午后發力,券商股尾盤異動更為明顯。上證綜指等主要股指隨之回穩,從而在日K線形成了雙針探底的形態,滬指3150點一線有望成為A股的中期底部。Wind數據顯示,大盤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午后出現指數回升,但仍未吸引外資跟風,北向資金全天再度大幅凈賣出97.73億元,近7個交易日連續減倉累計達400億元,市場成交額7065億元。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游曉剛表示,A股三大股指繼續綠盤報收。滬指盤中大跌,最近一周跌幅收窄,醫藥、消費表現較好。技術上,滬指在3150點附近橫盤,表明當前位置的支撐有效性,預期滬指反彈格局依舊存在。策略上,堅持超跌博弈;熱點上,重點關注券商、醫藥等熱點概念。
中信證券產業策略師籍征認為,經濟穩步修復的大方向是確定的,政策落地速率、投資者預期的波動及資金的短期存量博弈更多是小節奏,不影響大的市場趨勢。政策最終將落地,市場期待的地產放松政策已在研究探討之中,細則有望盡快推出,滬深交易所正在推動交易端改革,預計后續會有更多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出臺。同時,隨著負面利空不斷被市場消化和辟謠,投資者情緒將得到平復。配置上,投資者淡化短期節奏波動,以中線視角布局,關注地產產業鏈、數字經濟、消費電子、半導體、汽車、智能駕駛以及受益價格回暖和PPI底部反彈的傳統能源等板塊。
降息構成長期利好
消息面上,15日國家統計局網站信息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7%,環比增長0.01%;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分三大門類看,7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制造業增長3.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1%。分經濟類型看,7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股份制企業增長5.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1.8%,私營企業增長2.5%。分行業看,7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
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開展204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401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專家認為,央行此次下調MLF利率,充分釋放出加強逆周期調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信號。隨著MLF利率調降,后續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調降已值得期待。
方正證券認為,央行降息對A股市場短期走勢影響有限,是中長期利好;對A股結構而言,有利于與利率密切度較高的順周期產業及保險、券商;對商業銀行而言,息差有望減少,能否實現以量補價還有待觀察;對于中小市值股及科技成長股而言,它們與利率的相關性低,但與市場流動性相關性較強,未來降準有利于高科技成長股。
底部或已基本形成
在板塊方面,銀行及非銀金融展開護盤行動,牛市旗手券商股力挺大盤反復活躍,華林證券漲停,中銀證券一度漲停;供銷社概念活躍,天禾股份、天鵝股份漲停;紡織服飾漲幅居前,盛泰集團漲停;房地產指數午后V形反轉,榮盛發展沖擊漲停;醫藥股仍局部活躍,亞太藥業、賽隆藥業等漲停;醫藥零售股同步走強,人民同泰、華人健康、開開實業漲停;商業百貨股回暖,中央商場漲停。
光伏設備板塊領跌,晶科能源跌12%;傳媒股大跌,三人行跌停;旅游為龍頭的社會服務板塊跌幅靠前,桂林旅游、眾信旅游、君亭酒店等跌超3%;電力設備表現不佳,許繼電氣跌超8%;半導體指數下挫,芯源微跌逾11%。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表示,最近幾年信用風險事件對股市的影響幅度大多比較短暫,股市大部分下跌波段均出現在產成品庫存見頂到回落中期,產成品庫存下降末期到回升初期,股市大多能出現不錯的反彈。鑒于國內庫存周期下行進入尾聲,信用風險演變成雷曼時刻的概率正在下降。即使長期問題依然存在,一旦出現庫存周期企穩回升,股市大概率也會出現不錯的上漲,所以對年內A股的判斷依然是樂觀的。底部可能已經基本形成,1-2個季度內指數有望持續回升。配置風格或可偏向進攻,短期內先布局超跌地產鏈、消費鏈,“中特估”主題以及金融類,如證券、銀行,三季度后期可能會進一步提高上游周期的配置。
記者 黃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