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治理影響逐步釋放 醫藥板塊8日止跌反彈逾1%
近來,受行業整頓等利空消息影響,醫藥板塊持續調整。周二,醫藥板塊止跌反彈,整體漲幅為1.10%。個股方面,科源制藥、國科恒泰、精華制藥、雙成藥業、華森制藥、海欣股份、神奇制藥、龍津藥業、永安藥業漲停。
2023年的醫療反腐工作,以5月10日國家衛健委等14部門發布《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為起點。之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以及地方省份的衛健委針對醫療領域腐敗的特定問題接連開展整治工作;7月21日,國家衛健委等10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對于今年以來的整個醫療行業治理,開源證券認為,這屬于新醫改的一部分,與醫保控費、藥占比、一致性評價、藥代備案制、兩票制、帶量采購等一脈相承,目的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凈化醫藥行業生態。
根據同花順統計顯示,8月以來,受消息面影響,醫藥板塊跌幅接近4%。個股方面,兩市有38只醫藥股跌幅超過一成,其中,跌幅前五位的是一品紅、吉貝爾、歐林生物、艾力斯、賽諾醫療,本月以來跌幅分別為21.81%、19.51%、19.39%、17.83%、17.78%。在醫藥板塊調整之際,本月以來仍有82只醫藥股逆市上漲,其中,神奇制藥、海欣股份、科源制藥、雙成藥業、同仁堂、太極集團、睿智醫藥、東阿阿膠、通化金馬、精華制藥漲幅超過一成。
開源證券認為,對產品端來說,短期在行業整治的高壓下,藥械新品進院速度可能有所放緩,但從長期來看,隨著醫院部分療效不明確、價格高的帶金銷售品種銷量下滑,臨床將更關注療效顯著、創新含金量高、價格合理的藥械產品,更加關注患者是否能夠真正獲益,企業也更有動力和能力投入研發,創新能力強和產品力強的企業集中度有望提升。對終端而言,整治醫生不合理開方行為,有望進一步推動處方外流,龍頭連鎖藥店在合規、供應鏈、價格、品種、廠家資源、專業服務能力等方面領先中小藥店,隨著處方外流規模擴大,龍頭藥店優勢顯現。
東北證券研究員劉宇騰表示,未來的藥物市場競爭將更多地依賴臨床數據,真正優秀、有潛力的臨床管線價值將相對提高,建議關注擁有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管線的創新藥企。此外,醫藥零售“估值”具備安全邊際,同時受利空影響較小。
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