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緯科技:車用彈簧龍頭將迎來量價齊升
華緯科技(001380)是全球車用彈簧龍頭企業,深耕彈簧行業40余年,1994年開始研發汽車彈簧,引領了汽車彈簧實現國產替代的進程,公司產品包括懸架彈簧、制動彈簧、閥類及異形彈簧、穩定桿等。依托杰出的技術實力和不斷擴張的業務體量,公司彈簧產品應用領域已由汽車行業外延至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農用機械等領域,持續積累業績增長潛力。
下游汽車彈簧市場發展向好,自主替代空間廣闊。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具備減震、儲能、控制、維持張力等多方面功能,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設備、機械行業、儀器儀表、五金家電等行業。乘用車懸架主要采用螺旋彈簧和空氣彈簧兩種彈簧,25萬元以下車型占據主流市場,市場中至少還將有80%的車型繼續采用低成本的螺旋彈簧作為懸架彈簧。公司乘用車客戶覆蓋自主品牌頭部客戶,未來成長有望受到自主品牌份額提升驅動。據統計,2022年公司懸架彈簧市占率同比上升3.52個百分點至17.78%,相對自主品牌市占率而言仍處低位,公司產品質量已在頭部自主品牌得到充分驗證,隨著后續良好示范效應的顯現,預計公司產品市占率仍具備較為廣闊的提升空間,未來潛力十足。
公司為技術驅動型企業,研發費用近三年不斷增長,研發費用率保持在4.5%左右。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為4074.43萬元,同比增長28.93%,研發費用率為4.58%,公司自成立以來,技術實力持續位于行業前列,引領了中國汽車彈簧行業的技術進步。目前公司仍有多種創新的工藝處于研究和調試階段,預計公司將繼續保持技術領先優勢,不斷推進汽車彈簧的工藝改良與技術創新。
公司客戶資源優質,深度綁定自主品牌。公司依靠多年的技術積累實現了國產汽車彈簧與國際領先水平的齊平,伴隨國內主機廠產業鏈自主可控訴求的提升,公司產品不斷進入自主品牌供應鏈,目前已覆蓋包括了吉利、長城、比亞迪、紅旗、長安、北汽、上汽、奇瑞、江淮、小鵬汽車、蔚來汽車、領克汽車等在內的乘用車自主品牌和一汽東機工、瑞立集團、萬都、萬安科技、南陽淅減、法士特等Tier1供應商。同時,公司產品質量得到國際客戶認可,進入采埃孚、瀚德、克諾爾、班迪克斯等海外知名Tier1供應商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積累起良好的市場口碑。
新產能釋放,公司迎來快速發展。2020-2022年,公司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均保持在90%以上,擴產需求強烈。根據公司IPO募投項目規劃,按照現有規劃,公司2025年產能預計為2022年的2.5倍。在新產品方面,公司2023年穩定桿出貨量預計在500萬臺,相比2022年增長一倍以上,預計2025年完成10萬套機器人等機械類彈簧配套。制動彈簧方面,有望不斷拓展更多海外商用車客戶。此外,在機器人及工程機械等領域,公司不斷拓展新的下游客戶。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公司是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優質供應商,核心客戶群穩定,下游需求旺盛,擴產進程順利,伴隨下游客戶產品銷量繼續提升,公司產品出貨量有望繼續增長,帶動公司業務規模擴大,且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持續增長可期。預計公司2023-202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2.82億元、17.76億元、23.1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4.01%、38.57%、30.20%,歸母凈利潤為2.08億元、3.08億元、3.92億元,對應EPS分別為1.61元、2.39元、3.04元。公司2024年預估PE估值為13.85倍,低于可比公司均值。考慮到公司的核心客戶群在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所具備的銷量增長潛力,公司未來業績有望繼續保持較高速增長,給予公司2024年25-30倍PE估值,對應目標價59.75-71.70元/股,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中泰證券表示,公司已成長為彈簧工業平臺型企業(不限于汽車),下游除汽車外,已延展至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工程機械以及電器能源等領域,產能擴張有望帶動業績增長。預計公司2023-2025年營收分別為12.2億元、18.3億元、24.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7.0%、50.0%、35.3%;實現歸母凈利潤1.59億元、2.47億元、3.4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1.4%、55.7%、40.4%,考慮到公司產能逐漸釋放,業績保持高增長,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