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股權轉讓均“出師未捷” ST南衛上演股權鬧劇后被立案調查
2023年6月16日,本報刊發了《接盤方資產狀況堪憂 ST南衛上演股權轉讓鬧劇》一文,報道了ST南衛(603880)籌劃股權轉讓,但受讓方卻資不抵債,也無法提供定增資金的確定安排及相關證明性資料,而公司股價卻因這個沒有把握的股權轉讓實現了三個漲停板。
首次股權轉讓接盤方資不抵債
根據首次股權轉讓方案,公司實控人李平擬通過協議轉讓、表決權放棄及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變更控制權。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蘇州豐瑞達,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張磊。
公開資料顯示,張磊2023年4月剛剛成為蘇州豐瑞達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蘇州豐瑞達90.80%的股權。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蘇州豐瑞達總資產分別為0.23萬元、2760.12萬元,相對應凈資產分別為0.23萬元、-1.56萬元。該公司2021年及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零、463.12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77萬元、-1.79萬元。
這次股權轉讓卻因接盤方無法提供本次定增資金的確定安排及相關證明性資料而最終折戟。在公告中,ST南衛表示,其與意向接盤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籌劃上述股份轉讓及認購上市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讓渡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一事。在股權交易失敗的背景下,公司股價又“扭頭向下”。其中,6月16日當天,公司股價直接“一字”跌停。
其時,關于接盤人不具履約能力的質疑以及公司近期股價波動的幾點疑問,ST南衛證券部表示:“由于本次控制權變更事項已終止,故不做回復。公司已對高管、控股股東、實控人及收購方負責人進行自查,核查對象在自查期間不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
但需要提及的是,6月21日,ST南衛公告,公司實控人李平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54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86%,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274.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94%。本次減持計劃期限(2022年12月2日至2023年6月20日)屆滿,減持計劃實施完畢。
7月18日,ST南衛公告,其持股5.36%的股東徐東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1566.29萬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5.36%,上述股份來源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前已有的股份及通過權益分派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取得的股份。若徐東完成上述減持數量的上限,將實現清倉式減持。
二度股權轉讓僅一周“流產”
不過,關于股權轉讓一事并未就此終結。7月22日,ST南衛收到了控股股東李平的通知,李平與任衛國于7月21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李平擬將其持有的公司8%股份以每股4.27元的價格轉讓給任衛國,轉讓總價共計9991.8萬元。
本次協議轉讓完成后,李平持股比例由40.63%減少至32.63%,李平及其一致行動人李永平、李永中合計持股比例由46.69%減少至38.69%。本次權益變動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然而,一周后,即7月28日,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李平于同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和李平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等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和李平立案。
對此,一市場資深人士31日向《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在立案調查期間,是不得籌劃重大事項的,ST南衛大股東這次火速籌劃的二次股權轉讓恐怕也要以失敗告終。”
根據《上交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第九條規定,李平在立案調查期間不得減持股份。李平與任衛國于7月21日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無法完成轉讓手續,后續雙方將簽署《股份轉讓終止協議》。
受到上述消息影響,周一開盤后,ST南衛股價直接“一字”跌停。
記者 蔡方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