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格礦業中報凈利潤20億元 5月以來接受機構密集調研
7月24日晚間,藏格礦業(000408.SZ)披露2023年中期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96億元,實現凈利潤20.26億元,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19.99億元。
藏格礦業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動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鉀鋰主業,在保證青海察爾汗鹽湖鉀鋰穩產的基礎上,在國內外持續尋求鉀鋰礦產資源的儲備與開發,在穩產的基礎上逐年高產。加大研發投入,突出創新能力,圍繞鉀鋰產品生產持續開展技術工藝優化、設備運行效率提升;推動公司經營業績長期向好、投資者回報持續增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2023年上半年,公司生產經營、業績情況符合預期,主要經營指標保持行業領先水平。
氯化鉀和碳酸鋰貢獻主要營收及利潤
中報披露,藏格礦業現為國內第二大氯化鉀生產企業,全球鹽湖提鋰技術工藝領先企業。報告期內,氯化鉀、碳酸鋰業務是公司重要的營收來源和利潤貢獻點。
報告期內,公司氯化鉀實現銷量 58.97萬噸,同比增長19.35%;公司碳酸鋰實現銷量4865噸,同比增長1.21%。
藏格礦業7月18日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碳酸鋰單噸生產成本3萬元左右。由于資源、能源、勞動力等成本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碳酸鋰行業內生產成本差異較大,目前鹽湖提鋰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公司擁有青海察爾汗鹽湖724.35平方公里的采礦權,青海茫崖大浪灘黑北鉀鹽礦、堿石山鉀鹽礦、小梁山-大風山地區深層鹵水鉀鹽礦東段詳查探礦權,礦權面積達1400平方公里。
藏格礦業通過參與藏青基金間接持有麻米措礦業公司24%股權,麻米措礦業公司持有麻米錯鹽湖,礦權面積115.43平方公里,探明液體鹵水礦中氯化鋰儲量為250.11萬噸,折碳酸鋰217.74萬噸。藏青基金擬收購西藏國能礦業發展有限公司39%股權,該公司持有西藏結則茶卡鹽湖和龍木錯鹽湖碳酸鋰資源儲量達390萬噸。
7月24日,藏格礦業公告,公司參與認購的麻米措礦業收到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于麻米錯鹽湖礦區鋰硼礦開采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公司新建項目擬采用新工藝生產電池級碳酸鋰5萬噸/年、工業級硼砂1.7萬噸/年)所列的建設項目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和擬采取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進行項目建設。原則同意《報告書》作為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管理的依據。
今年2月17日,藏格礦業公告,子公司與老撾政府簽訂鉀鹽礦勘探協議,特許經營礦區面積達400平方公里,預測鉀資源儲量達6億噸,初步規劃一期產能為氯化鉀200萬噸/年。
藏格礦業表示,上述資源的取得,奠定了公司未來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為成為一家具有影響力的高原礦產資源開發企業提供了充分的資源保障。
強化生產管理提質增效
藏格礦業扎根青海察爾汗鹽湖,依托724.35平方公里的鹽湖資源,專注于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鉀鋰的投資和開發。公司通過股權投資,在經營端形成了以鉀、鋰、銅三大資源互為依托的業務結構。
中報披露,藏格礦業提高原鹵產量與品位是實現鉀鋰產量的基礎和保障。在充分發揮現有固轉液技術優勢基礎上,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力量,持續監測礦區內鹵水,調查分析礦體的賦存條件特征,全面收集礦區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底層巖性以及工程地質等相關資料,不斷優化溶礦方案,從而保障資源端鹵水的持續穩定供應。
報告期內,藏格礦業加強成本控制、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做實氯化鉀生產。藏格鉀肥采取車間定制化生產、改造優化車間設備等多種措施,做好氯化鉀產品生產的成本控制和質量保證;根據公司下達的經營目標,逐月分解生產計劃,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從而保證生產計劃的順利實現。
此外,藏格礦業還加強設備更新、不斷優化工藝,提高鋰資源的綜合開發水平。藏格鋰業通過電導率改造從而控制合格液中的雜質,通過反吸附改造從而提高吸附流量及鋰離子濃度,通過納濾車間進水泵回流管道改造從而有效調節進水壓力及減少設備故障。持續推進礦產資源的開發進度,提升增強產能的資源儲備。在推動內生增長的同時,圍繞戰略目標持續開展鹽湖資源的開發與并購。
5月以來接受機構密集調研
根據公司公告統計數據顯示,5月以來,藏格礦業密集接受了逾25家機構調研,其中不乏中信證券、建信基金、景林資產、大成基金等知名機構。
調研中,機構圍繞生產、經營、銷售等問題展開。談及2023年的銷售計劃,藏格礦業表示,公司現已形成鉀鋰銅三大主營板塊,2023年公司計劃生產氯化鉀100萬噸、銷售120萬噸,計劃生產、銷售電池級碳酸鋰12,000噸,參股公司巨龍銅業計劃生產銷售銅精礦15.36萬噸(公司持股30.78%),鉀鋰銅均屬戰略性礦產資源,需求旺盛,核心技術構成采選成本優勢,公司聚焦主業,一心一意謀發展,有信心、有能力實現良好的經營業績。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藏格礦業在察爾汗地區提鋰商業化已證明公司鹽湖提鋰技術走在行業前 列,未來圍繞西藏開發具有較大的技術優勢,2025年西藏項目投產后能帶來較大的業績增量。此外公司老撾項目也有望未來帶來業績增量,未來公司成長性明顯。預計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9.25億元、44.69 億元、65.71億元,給予買入評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