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預喜率高于2022年 景氣超預期集中在五大領域
近期中報業績預告與個股漲跌存在較高的相關性。隨著中報業績強制披露日期截止,在逐漸消化上半年的熱點和信息后,市場風格在年中或逐漸回歸到對業績的關注。目前來看,2023年度中報預喜率好于2022年,業內人士表示,超預期景氣線索集中在五大領域。
整體中報預喜率高于2022年
7月15日是A股預告強制披露截止日期。根據最新的披露規則,只有滿足凈利潤虧損、扭虧為盈或者凈利潤同比增速絕對值在50%以上的滬深兩市主板公司才要強制披露中報業績預告,其余公司不強制披露。
從歷史統計結果來看,8月10日開始,A股中報業績披露公司數量將明顯上升,8月20日開始將密集披露,8月27日左右將迎來披露高峰。
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3年7月15日,以2023年6月30日前上市的滬深兩市個股為統計口徑,全A共有1692家上市企業披露業績預告,26家上市企業披露業績快報,綜合披露率達到32.89%。分上市板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預告+快報”披露樣本數分別為1546家、137家、32家、3家,綜合披露率分別為48.39%、10.69%、5.90%、1.47%。
以各上市企業總市值作為市值權重口徑的計算標準,全A披露樣本市值占比達到28.41%,其中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分別達到33.02%、13.18%、9.25%、1.19%,科創板、創業板市值權重口徑下披露預告或快報的公司占比高于計數口徑。
以業績預告中“預增”、“略增”、“續盈”、“扭虧”四類樣本,以及業績快報增速為正的樣本作為預喜率分子端的統計口徑,對不同上市板的預喜率進行計算。按數量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預喜率分別為42.56%、70.80%、75.00%和100%;按市值加權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預喜率分別為55.25%、72.03%、81.17%和100%。全A整體視角下,數量和市值加權口徑下的預喜率分別達到45.52%和56.96%,整體上強于2022年中報預告的水平。
五大領域存在超預期可能
統計進一步顯示,截至2023年7月15日,基礎化工、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汽車“預告+快報”口徑披露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48家、128家、110家、107家、102家。除銀行無強制披露要求外,披露數量較少的行業包括美容護理、綜合、煤炭,上述行業2023年中報預告、快報披露企業數量小于20家,但考慮到上述行業標的數量較少,還需要結合披露率進行觀測。
以“預增”、“略增”、“續盈”、“扭虧”四類業績預告企業數量占比計算,非銀金融、美容護理、家用電器、社會服務預喜率分別達到80%、75%、73.53%和73.33%,在一級行業中領先;以“預增”、“略增”、“續盈”、“扭虧”四類業績預告企業市值占比計算預喜率,食品飲料高達93.81%,非銀金融、家用電器、社會服務分別達到88.98%、88%和83.53%。
“從業績預告對整個行業的景氣確認視角看,由于中報預告更多的是對二季度的總結,而大部分中下游企業整體的業績情況可以根據更高頻的數據去跟蹤,因此中報預告在景氣確認過程中更多起到的是‘撿漏’的作用,即把那些超預期強改善的行業自下而上匯總起來。”國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王開分析認為,“綜合業績預告披露樣本的參考效力,以及整體法、中位數口徑下的邊際改善程度,符合‘披露率適宜+邊際強改善’的行業包括商貿零售、汽車、傳媒。”
此外,王開表示,綜合一致預期與業績預告看,公用事業、汽車、家電、社服、紡服等行業更符合“中報景氣”的配置思路。
東吳證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陳剛則認為,超預期的景氣線索集中在產業趨勢和政策指引領域:“快速發展的新能源領域與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且需求增長的電力行業;下游需求增長迅速且‘出海’訂單充足的汽車行業;受益于產業鏈發展的相關設備行業,‘一帶一路’相關的交運行業;市場不抱太大預期關注不高但業績驚喜的部分消費領域;人工智能推升景氣同時業績有落地驗證的部分TMT領域。”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