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值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本報訊(記者 劉揚) 7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進口8.64萬億元,同比下降0.1%。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9.76萬億元和10.34萬億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從環比來看,二季度進出口比一季度增長6%,5月份、6月份均環比增長1.2%。
此外,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13.16萬億元,同比增長4%,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65.5%。
海關總署進一步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6.66萬億元,同比增長6.3%,占進出口總值的58.2%。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9.8%,對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同比增長1.5%,區域合作緊密、貿易多元共進的國際市場布局繼續優化。今年上半年,我國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進出口3.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占進出口總值的15.3%。對歐盟進出口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9%。
“未來外貿領域穩規模優結構政策措施將進一步加碼,包括面向外貿企業的階段性稅費減免,以包容性監管鼓勵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創新,加快推進雙邊及多邊貿易協定談判進程,為外貿出口營造更為有利的制度環境等。”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13日分析認為,上半年很多地方組織外貿企業“走出去”,將海外客戶“請進來”,明顯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加之在各類穩外貿政策扶持下,國內民企出口修復較快,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務增長勢頭良好,加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增長強勁,都有助于緩解海外訂單不足對我國出口的拖累。
華金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張仲杰則表示,6月基數全年最高,預計下半年在海外耐用消費品需求仍然穩定、國內優勢產業鏈供給能力持續展現、進口中間品跌幅收窄三大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出口同比增速有望逐步改善,至四季度有望轉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