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化進程加快
近期,四型儲氫瓶標準落地,2024年6月1日起實施,為未來更長距離卡車運輸場景及燃料電池乘用車的推廣奠定基礎。以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09)發布的標準為例,截至2023年6月,已批準發布氫能領域國家標準33項,涵蓋術語、氫安全、制氫、氫儲存和輸運、加氫站、燃料電池及其應用等方面。此外,目前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在推進10項氫能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涉及加氫站、氫安全、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方面。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北方省份綠氫項目仍在持續落地,下游化工企業擴產需求及央企雙碳示范下,綠氫項目需求旺盛,此外氫氣下游以合成氨和甲醇等方式進一步消納也能夠有一定的經濟性,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十個省份發布了2025年綠氫產能規劃目標,合計達104萬噸/年,其中內蒙古目標為50萬噸/年綠氫產能,看好電解水制氫設備投資機會。
事件驅動 氫能核心標準相繼出臺
目前,制約氫能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在于產業鏈產品標準的缺失,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多項標準處于起草狀態。以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09)發布的標準為例,截至2023年6月,已批準發布氫能領域國家標準33項,涵蓋術語、氫安全、制氫、氫儲存和輸運、加氫站、燃料電池及其應用等方面。此外,目前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在推進10項氫能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涉及加氫站、氫安全、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方面。
2023年5月23日,國家標準《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GB/T42612-2023)及《車用高壓儲氫氣瓶組合閥門》(GB/T42536-2023)正式發布,兩項標準均于2024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國際上先進的燃料電池汽車儲氫罐(尤其是乘用車)多采用70兆帕壓力的四型儲氫瓶瓶,但是國內因安全性考量,長期未出臺國標,不允許生產。標準出臺,解決了有“標準”可依的問題。傳統氣瓶制造企業,早已著手研發、試樣、驗證等準備工作,預計今后一階段內,會陸續推出部分規格產品上市,相比較而言,國內三型瓶產品成熟度較高,未來短期仍將以三型瓶裝車為主,四型瓶由于使用塑料內膽,輕量化指標預計會明顯改善,未來大規模量產后也將比70兆帕壓力的三型瓶有一定成本優勢。更重要的是,四型瓶相關標準的出臺,為未來更長距離卡車運輸場景及燃料電池乘用車的推廣奠定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據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消息,我國首次高壓力純氫管道試驗在哈密國家管網集團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成功完成。該試驗是國內首次對輸氫非金屬管道進行的高壓在線測試,也是國內首次對非金屬管道進行高壓純氫爆破試驗。這為我國今后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純氫運輸提供了技術支撐。
行業現狀 北方省份綠氫項目仍在持續落地
近期,北方省份綠氫項目仍在持續落地。5月6日,吉林省能源局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為支持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現下達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配套8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建設指標,其中風電75萬千瓦,光伏發電5萬千瓦。8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中,16萬千瓦風電項目上網,其余64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不上網。8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需與氫氨醇化工項目同步建設,同步投產。
6月13日,伊寧市聯創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推進的《伊犁州伊寧市綠色氫能創新應用工程》正式開工,這是新疆首個利用清潔低碳綠色氫能制儲加用一體化的創新應用工程,總投資達19.2億元。項目涵蓋100MW光伏電站、12000Nm3/h的制氫廠、4座日加注能力2噸的加氫站,以及247輛重卡、自卸車、叉車、裝卸機、推土機等燃料電池車輛。
6月21日,甘肅4GW光伏離網制氫項目EPC總承包招標公告發布,招標人為中廣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項目資金為350億元。該項目計劃占地面積10萬畝,建設4GW離網光伏,配套建設800MW/1600MWH儲能設備,同時購置制氫設備8638臺/套,計劃建設時間為2023年10月-2026年12月。
同日,鄂托克旗風光制氫一體化合成綠氨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于2022年9月29日列入自治區第二批風光制氫示范項目,是鄂爾多斯市首個開工的自治區第二批風光制氫示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8億元,新建年產2萬噸綠氫電解水制氫站及配套的500兆瓦風力發電場和長約60公里220千瓦輸電線路工程;新建5兆瓦離網光伏發電柔性直流制氫科技創新項目,下游新建配套年產15萬噸綠氫合成氨裝置及加氫加油加氣充電樁綜合站一座。項目配套新能源年發電量約15.3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46.0萬噸,在生產工藝過程中無廢氣、廢渣產生,環境效益顯著,是零碳綠色化工項目。
投資思路 制氫核心設備電解槽有望放量
根據高工氫電不完全統計,2023年二季度企業及整車企業共交付834輛燃料電池整車,其中成都、慶陽、蘇州等非示范城市群交付數量也較多。應用場景更是覆蓋城市公交、混凝土攪拌車、城市配送物流、渣土倒運、環衛車等。2023年1-5月,我國燃料電池商用車累計銷量1490輛,同比增長186.5%,總裝機功率143.3MW,同比增長203.3%。而往年來看,下半年是產品交付的高峰,預計全年燃料電池車仍將實現高增長。
長江證券表示,近期北方省份綠氫項目仍在持續落地,也進一步驗證了前期的觀點,下游化工企業擴產需求及央企雙碳示范下,綠氫項目需求旺盛,此外氫氣下游以合成氨和甲醇等方式進一步消納也能夠有一定的經濟性,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十個省份發布了2025年綠氫產能規劃目標,合計達104萬噸/年,其中內蒙古目標為50萬噸/年綠氫產能,看好電解水制氫設備投資機會。
天風證券認為,政策口徑看,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在新能源行業投資機會中,除已進入高速發展期的風光儲車等行業外,近期亦關注到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機會。中國氫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具備供給端、需求端的可行性,且往未來看經濟性拐點可期。建議關注制氫環節已實現突破的相關標的,有望跟隨行業實現業務快速增長。
具體標的上,天風證券建議關注華電重工(收購深圳通用氫能切入氫能行業,已成功簽訂達茂旗項目、下線1200標方電解槽)、蘭石重裝(氫能業務打造制、儲、運、用(加)一體化布局,1000Nm3/h電解水制氫裝備研制項目有序推進中)、億利潔能(發展氫能業務與其光伏業務具備協同性,光氫氨結合打造綠色西北)、華光環能(氫能業務方面電解槽突破1500標方)。
信達證券指出,隨著氫能產業化進程加快,制氫核心設備電解槽有望迎來放量,中國綠氫生產環節電解設備市場有望達到千億級別,堿性水電解在國內水電解制氫行業中占主導地位。頭部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較高,市場相對集中。氫能有望成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電解槽市場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建議關注隆基綠能、華光環能、華電重工、昇輝科技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