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足一個月股價跌幅超17% 星昊醫藥拋回購預案提振信心
由于股價持續低迷觸發啟動穩定股價措施,上市不足一個月的星昊醫藥(430017)近日拋出股份回購預案,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用于股權激勵,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400萬元,不超過800萬元。這是繼國航遠洋后,本月北交所第二家拋出回購預案的公司。
上市首日便破發
星昊醫藥主營業務以自有藥品銷售為主,戰略規劃上將CMC/CMO(藥品的化學、制造和控制/合同加工外包)業務作為未來主要業務,目前儲備了較多的CMC訂單。主要業務收入來源于復方消化酶膠囊、吡拉西坦注射劑等仿制藥。其中,復方消化酶膠囊國內市場占有率在該類制劑中處于第一位,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5月31日,星昊醫藥登陸北交所,同日從新三板摘牌,成為第198家掛牌北交所的公司。本次公司公開發行股份3060萬股,發行價12.3元/股,募資3.76億元,用于創新藥物產業共享平臺、口崩制劑新產品研發等項目。公司引入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湘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泰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7名戰略投資者。
當日,星昊醫藥以11元/股的價格開盤,較12.3元/股的發行價下跌10.57%,隨后一直在11元/股上下徘徊。該股最終收于10.89元/股,下跌11.46%,成交額1.74億元,換手率為22.69%。
繼首日破發后,星昊藥業股價次日再度下探,一度于6月9日跌至9.91元/股。此后雖有小幅調整,但至今仍未漲回發行價。
拋800萬元回購預案提振股價
星昊醫藥招股書披露的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顯示,自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之日起第一個月內,如果公司股票出現連續1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于本次發行價格,公司將啟動穩定股價措施。截至6月13日,公司股票連續1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發行價格,已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6月20日,星昊醫藥拋出了股權回購預案。
公司表示,為維護公司股價的穩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按照公司穩定股價的預案之承諾,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并將用于股權激勵。此次回購金額不低于400萬元,不超過800萬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2.3元/股,預計回購股份數量區間為32.52萬股-65.04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為0.27%-0.53%。
對于回購資金,星昊醫藥表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13.95億元,凈資產10.95億元,流動資產5.67億元,資產負債率21.20%,每股凈資產11.9元。按照2022年年末的財務數據測算,回購資金上限金額占公司總資產、凈資產、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0.57%、0.73%、1.41%。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償債能力較強,營運資金充足,不存在無法償還債務的風險,不存在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不利因素。
高質量擴容豐富市場層次
無獨有偶,本月15日,北交所另一公司國航遠洋也在股價持續低迷后拋出了回購預案。
國航遠洋在公告中稱,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擬回購資金總額不少于2000萬元,不超過3000萬元,回購價格不超過4.6元/股,預計回購股份數量區間為434.7826萬股-652.1739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為0.78%-1.17%。
該股于2022年12月15日登陸北交所,發行價格5.2元/股,上市首日破發,最終收于4.83元/股,跌幅7.12%。截至6月15日回購預案拋出之時,已累計下跌34.62%。
面對多只股票的上市破發,不少擬登陸北交所的公司陸續下調了發行價。近日,東方碳素在5月將發行底價由14元/股下調至4.8元/股;巨能股份也曾兩度下調發行底價,發行底價由11.43元/股最終下調至5.5元/股。
除了下調發行價,不少公司亦引入“綠鞋”機制,通過超額配售選擇權制度維護首日股價穩定
北交所的擴容正在加速。隨著天罡股份于本月27日上市,北交所將迎來第202只股票。業內預計,今年下半年還將有50家左右企業在北交所上市。
而面對新股的陸續破發,有市場人士表示:“高質量擴容已經成為北交所改革方案的核心任務和首要目標。”
不過,亦有市場人士對北交所在豐富市場層次方面的積極作用表示樂觀。興業證券投資銀行業務部董事熊炎輝此前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北交所現在交投不太活躍,但它總的來說是發展中的必經之路。現在強調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可能以前大家沒有太重視。從券商、投行來講,如果這個行業這幾年本身比較艱難,我們處在經濟變革的周期中,企業做上市可能對它來講不是太合適。發力北交所可能是個不錯的融資選擇。”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