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迎來開板四周年 有望引領新一輪成長行情
6月13日,科創板迎來開板四周年。作為注冊制改革的第一塊“試驗田”,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打造服務科技創新的良好市場生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科創企業持續加碼研發投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勇立創新潮頭,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績單。
科創板總市值超7萬億元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如今,科創板已滿四周年。作為A股改革的先鋒,科創板正在引領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積極響應國家技術創新戰略,聚集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引領中國科技創新。
開板以來,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與總市值也在迅速壯大。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3日收盤,科創板共有534只個股,合計總市值約為7.31萬億元。其中174股總市值在百億元以上,占比超三成;共有20股總市值在500億元以上,其中包括一只次新股阿特斯,于6月9日登陸科創板,僅上市3個交易日,總市值約為533.84億元。
此外,在已注冊的564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有226家,占比40.07%,生物產業公司107家,占比18.97%;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95家,占比16.84%。
個股數據方面,截至6月13日,科創板市值超千億元的個股共有7只。其中中芯國際為科創板總市值榜首,約為4390.51億元;金山辦公為第二名,總市值約為2216.98億元;此外,海光信息、百濟神州、晶科能源、聯影醫療、傳音控股總市值也在千億元以上。
從上市時間來看,這7只千億元市值股中,傳音控股上市時間最久,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實現上市,金山辦公于同年11月上市;中芯國際、百濟神州分別上市于2020年、2021年;海光信息、晶科能源、聯影醫療3股則均是于2022年上市的個股。
專利申請總量達20.8萬件
四年間,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為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融資平臺,引領社會資金流向“硬科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助力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根據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商智慧芽統計,截至6月13日,科創板534家上市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為20.8萬余件,有效專利總量為11.4萬余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為5.8萬余件。相較于開板三周年,科創板企業整體專利能力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數據顯示,平均每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專利申請量約為390件,有效專利量約為214件,授權發明專利量約為110件。專利申請總量中位數為185件,有效專利量中位數為98件,授權發明專利量中位數為38件。對比來看,截至科創板開板三周年(2022年6月13日),彼時的科創板428家上市企業,其專利申請總量中位數為154件,有效專利量中位數為84件,授權發明專利量中位數為31件。可見,上述三項專利數據均呈現穩定的上升趨勢,科創板上市企業的整體專利能力正在不斷提升。
從企業專利申請總量來看,排名依次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和新材料產業,分別有9.3萬余件、3.7萬余件、3.4萬余件和1.2萬余件;從企業平均專利申請量來看,排名依次為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新材料產業,分別約有500件、429件、301件和208件。相較于2022年科創板開板三周年時各類新產業企業的平均專利申請量,在這四大產業中,生物產業企業的平均專利申請量同比增幅最高,達到了51.3%,遠高于其他產業的增幅。
“從交易層面來看,近1年來,科創50成交額下降一半左右,行情結束調整,當前成交額最多下降55%,且已有回升,調整或見尾聲。從配置角度來看,科創有望引領新一輪成長行情。”財通證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師李美岑分析認為,細分看好電子庫存芯片、半導體設備、復蘇的廣告和游戲、光模塊、算力服務器、運營商。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