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基本面環境優于上半年—— A股結構性機會仍然可期
近段時間,A股市場存量資金反復博弈,行業輪動較快,投資難度加大。有券商認為,下半年的基本面環境優于上半年,市場整體機會大于風險,結構性機會也在增加。也有券商認為,“復蘇”是全年主線,政策預期方向依然是市場的重要風向標。
平安證券:
市場整體機會大于風險
上半年A股市場波動加大,一方面受經濟復蘇預期搖擺,另一方面受海外風險的擾動加大。市場主要指數表現分化,超額收益在于數字科技TMT和“中特估”板塊。下半年的基本面環境優于上半年,國內經濟呈現結構分化的緩慢復蘇特征。
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路線愈加清晰。一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發揮新興產業的引領作用,又要夯實傳統產業的基礎作用,集中力量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快培育壯大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同時注重保障能源安全、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升級。二是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新課題。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更加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的背景下,央國企有望受益于持續穩健經營、盈利質量提升、分紅回報股東等對比優勢獲得資金認可并迎來價值重估。
下半年市場整體機會大于風險,結構性機會也在增加。建議關注高質量發展下的數字科技和“中特估”,同時關注部分可能有悲觀預期修正行業的超跌反彈機會。三條主線具體為:一是數字科技板塊,例如產業技術突破的AI產業鏈、國產替代持續的半導體產業等;二是“中特估+”板塊,包括“中特估+分紅”和“中特估+景氣”。
另外,部分行業自2月以來調整幅度在10%以上,存在悲觀預期修正的階段性超跌反彈機會。例如產業趨勢向上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受益經濟復蘇博弈的消費類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地產產業鏈龍頭企業。
中銀國際:
A股重回成長主線
破曉將至,A股重回成長主線。隨著全球第二庫存周期的逐步開啟,本輪有望迎來全球資本開支的共振上行,建議關注中游制造領域的主導產業結構性機會。
2023年,A股市場處于信用底部回溫、基本面弱復蘇、宏觀政策維持相對寬松的基本面環境之中,下半年或將重新回到弱復蘇的節奏之中;外需下行、內需動能偏弱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有望維持相對寬松的狀態,屬于典型的被動去庫的擴張前期。
當前股債風險溢價顯示A股市場情緒偏弱,主要指數估值已回到1月水平,顯示悲觀預期已基本充分計價,結合歷年可比周期階段,A股盈利有望小幅改善,估值提振仍有較大空間。結構上,下半年市場有望重新回到弱復蘇周期下的成長主線邏輯,低估值價值將成為下半年市場風格的運行主線。
主題行情貫穿上半年,下半年關注科技線、安全線、中特估線。今年以來漲幅靠前的行業幾乎都與主題強相關,AI+與中特估板塊在不同時間段各自成為了市場的階段性“明星”。下半年建議關注:1、科技線,具體包括AI產業革命的持續性直接需求,內容行業的AIGC機遇以及傳統行業的AI+改造;2、安全線,關注半導體全產業、現代工業心臟高端工業母機、以及信創國產替代;3、中特估線,關注CIPS推廣帶動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港交所人民幣柜臺設立對中字頭資產的輻射。
上海證券:
市場具備反彈空間
從國內環境看,經濟總體平穩運行,“需求偏弱”依舊是能否保持增長的關鍵詞。行業配置方面,“復蘇”是全年主線,經濟復蘇的結構性問題后期或將持續得到政策呵護,政策預期方向依然是市場的重要風向標,關注估值較低且兼具景氣回升預期的行業及部分具有預期差的行業表現。
建議關注三個方向:一是“主題+現實”雙重驗證的中長期實踐。新一輪AI+行情已現情勢,“泛TMT”主題下的結構性行情可期,當前電子、通信行業估值相對較低,傳媒、計算機估值分位數已近于見頂,建議關注算力需求拉升下的硬件端;“中特估”或是全年最具確定性的主題機會,“一帶一路”或助力“中特估”行情。
二是電力設備與新能源的景氣修復。前期調整已經較為充分,板塊估值較低,業績確定性下新能源板塊具有反彈空間。
三是消費與成長的風格輪動。“擴內需”下關注盈利有望持續回暖的大消費領域(醫藥生物、食品飲料、新能源汽車)和具有基本面支撐的硬科技賽道(半導體)。
市場風格方面,低估值板塊表現占優。A股整體估值低于5年內平均值;從PE角度看,鋼鐵、傳媒、房地產、建筑材料、商貿零售行業處于過去5年PE歷史分位90%以上位置;煤炭、電力設備、有色金屬、國防軍工、銀行行業處于過去5年PE歷史分位10%以下位置。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