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望與AI深度融合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是打開工業大數據與工業AI的鑰匙。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本質是通過工業互聯網網絡采集海量工業數據,并提供數據存儲、管理、呈現、分析、建模及應用開發環境,匯聚制造業企業及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出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工業APP應用,以提升工業生產經營效率。其主要包括:多源異構數據采集、海量數據處理、行業機理模型沉淀及工業應用軟件開發等四大功能。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采集、匯聚、分析功能決定了其是工業大數據的天然優良載體。
題材要點 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AI諸多要素
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了算力、數據、算法及應用場景的AI全要素,有望成為工業AI融合應用的優良入口。同時,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能力之一是通過封裝在其PaaS平臺層的大量通用的行業Know-how知識經驗或知識組件以及算法和原理模型組件,以低代碼方式構建上層工業APP應用,而ChatGPT代碼生成能力的跨越式進步有望重塑工業PaaS低代碼開發平臺,有望使得非程序員的工程師能夠使用自然語言指令進行零錯誤的工業APP開發,大幅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創建能力、降低應用開發成本。
工業互聯網既是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應用模式。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產業化的新增長極,工業互聯網能夠帶動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核心數字技術的創新融合發展,提升關鍵技術的創新力和核心數字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是產業數字化的新型基礎設施,依托其網絡、平臺、安全、數據四大功能體系,打造泛智能基礎設施,筑牢產業轉型升級的數字底座;同時,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應用推動了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興起,形成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典型六大應用模式,正在賦能千行百業,成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撐。
行業前景 潛在市場空間廣闊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初期階段,行業滲透率低,潛在市場空間廣闊。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快速發展主要在2015年后,目前仍處于初期階段。行業滲透率方面,根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數據地圖(2021)》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約為17.50%,整體滲透率仍然不高。
市場規模方面,根據共研網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為601.3億元,同比增長約38.9%,2020-2022年復合增速約為41.0%,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根據工信部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目標到202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到45%,參考該普及率,預計未來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市場空間方面,參考《中國統計年鑒(2022)》數據,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約為44.15萬家,假設平均每家單位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費用為500萬元,市場滲透率按45%計算,則對應市場空間即有望接近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平臺潛在市場空間廣闊。
投資思路 工業通信設備有望率先受益
我國工業互聯網的部署與使用大多集中于數字化基礎較好,對自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定位清晰并且目標明確的大型企業。細分行業的使用率情況也較為集中,機械、能源、輕工、石化、電子信息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使用率相對較高,工業互聯網對冶金、汽車、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眾多工業細分行業覆蓋率則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發展潛力巨大。根據艾瑞咨詢的測算,2022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約9389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0%,呈快速成長趨勢。從結構上看,平臺與軟件產業在增加值規模中占比最高,達46%,自動化、數字化裝備、安全、網絡產業占比分別為21%、20%、12%、1%。
各方產業巨頭積極參與工業互聯網建設,實體產業龍頭擁有顯著優勢。從2022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排名榜單中可以看到海爾、航天科工、三一集團、徐工集團等傳統產業巨頭基于其自身的產業優勢占據工業互聯網平臺榜單前列。此外,浪潮、百度、富士康、阿里云、騰訊、華為、中國移動、中電等ICT巨頭也進入前二十強,各行業巨頭均積極參與國內工業互聯網產業建設浪潮。行業投融資數量及金額連續5年增長,2022年短暫下降。自2017年開始,我國工業互聯網投資數量年年攀升,投資金額也處于上漲趨勢,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行業融資達到頂峰,發生融資事件共82起,融資金額共152.65億元。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行業發生融資事件67起,融資金額為96.23億元,出現一定下降。
信達證券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參與主體方面,主要包括六大類廠商:第一類是傳統工業領域龍頭企業孵化出的專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如海爾卡奧斯、徐工漢云、樹根互聯等;第二類是從傳統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向平臺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的廠商,如能科科技;第三類是管理軟件企業,加速軟件云化發展,強化工業機理模型開發,基于SaaS層優勢拓展構建PaaS層,如用友網絡;第四類是互聯網巨頭,積極向產業互聯網領域拓展,推出或合作共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如阿里、百度;第五類是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基于5G網絡部署,打造5G+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如電信天翼云等;第六類是初創企業,針對特定工業行業或領域業務痛點提供解決方案,如昆侖數據、瀚云科技、全應科技等。
市場份額方面,根據IDC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市占率前五廠商分別為華為(6.8%)、阿里巴巴(5.4%)、百度(4.4%)、用友(4.1%)、樹根互聯(3.7%),行業CR5為24.4%,市場集中度不高。
信達證券建議關注科遠智慧、賽意信息、寶信軟件、東方國信、用友網絡、科大訊飛、鼎捷軟件、軟通動力、中控技術。
中郵證券表示,數字中國建設納入頂層規劃,工業互聯網點亮數字經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內核,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產業化的新增長極,是產業數字化的新型基礎設施,為國內數字經濟的建設提供重要支持,行業規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網絡基礎設施先行,工業通信設備率先受益:工業互聯網產業鏈自下而上分別為網絡層、設備層、平臺層、軟件層、應用層,其中網絡是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化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先決條件,工業通信設備是工業現場網絡建設的核心,將是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率先受益的環節。工業以太網設備是目前工業現場網絡的主流需求,工業無線設備需求潛在成長空間大,建議關注映翰通、三旺通信、東土科技。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