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機器人進入產業爆發前夜
近期,海外科技巨頭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Optimus和NVIDIAVIMA掀起 “人形機器人”浪潮。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人工智能”,即能夠理解、推理并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能系統;不同于傳統機器人僅具有“物理”執行力,大模型可通過將圖像、文字、具身數據聯合訓練,引入多模態輸入,進而提升大模型和環境的交互能力和學習能力,為機器人注入了“靈魂”。
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的Optimus 和 英 偉 達 的NVIDIAVIMA掀起 “人形機器人”浪潮,二者持續印證“AI軟切硬”邏輯,人形機器人或將成為AI的終極載體;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需要機器視覺“軟件”和以精密減速器為代表的核心 “硬件”兩手抓,建議持續關注相關領域投資機會。
事件驅動 海外科技巨頭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5月16日,特斯拉2023股東大會展示了Optimus人形機器人最新進展,包括撿起物品、環境發現和記憶,基于AI模仿人類動作,能完成分類物品的復雜任務。從視頻中能夠看到,特斯拉機器人取得全方位進展,運動控制能力持續進化,AI能力大幅提升。
5月17日,NVIDIA創始人黃仁勛在ITF2023年半導體大會上向觀眾介紹了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NVIDIAVIMA,VIMA能根據視覺、文本提示執行任務。除此之外,其它海外科技巨頭也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谷歌PaLM-E作為多模態具身視覺語言模型,不僅能夠理解圖像,還能理解、生成語言,執行各種機器人指令而無需重新訓練;微軟持續探索將ChatGPT擴展到機器人領域,從而運用語言直觀控制機械臂、無人機等,而早在3月28日,Ope-nAI領投挪威機器人制造商1XTechnolo-giesA2輪投資,以創造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機器人。
NVIDIA創始人黃仁勛認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人工智能”,即能夠理解、推理并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能系統;不同于傳統機器人僅具有“物理”執行力,大模型可通過將圖像、文字、具身數據聯合訓練,引入多模態輸入,進而提升大模型和環境的交互能力和學習能力,為機器人注入了“靈魂”。
2023年以來,AI技術的持續突破加快了“具身人工智能”這一進程,在大模型方向,OpenAI最新發布的GPT-4能夠賦予機器人高質量的連續對話能力;在機器視覺方向,Meta發布的SAM模式有望助力機器視覺迎來GPT時刻,使其做到“能聽、能看、能說”。
行業現狀 人工智能、機器人相關政策表態密集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門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該政策明晰了“十四五”期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目標。5月19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2023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式暨創新發展高峰會上表示,將加大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發布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區域高地和技術平臺。
此外,地方政府出臺具體行動方案,落實頂層設計。4月下旬以來,北京市印發《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成立人形機器人產業開放聯盟,到2025年,建成人形機器人通用行為控制大模型服務開發平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后陸續印發《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和《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
人形機器人應用需求大,在智能制造、智能服務、人機協作等方面都將有廣闊的應用場景。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馬斯克稱特斯拉的長期價值將主要來自人形機器人,并預測人形機器人需求將達100億臺,遠超汽車,如果機器人與人的比例為2:1,需求將達到200億臺。
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約有4億個工作崗位將被自動化機器人取代,按20%滲透率和15-20萬人形機器人單價來測算,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可達到12—16萬億元。中性預測下,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855億元,2021-2030年市場規模CAGR可達到71%。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國內機器人2024年有望達251億美元市場規模,2020-2024年CAGR約22%。
投資思路 精密減速器、機器視覺兩大方向存機會
開源證券表示,特斯拉預估機器人未來需求能夠達到100-200億臺,目標價格為2萬美元,因此面臨較大的成本降低需求,中國企業供應關節模組是特斯拉機器人降本重要途徑。
其中,旋轉關節包括無框電機、諧波減速器、雙編碼器、力矩傳感器、角接觸軸承交叉滾子軸承。根據開源證券測算,降價空間最大的為無框電機(降價75%)、諧波減速器(降價75%)、角接觸軸承(降價64%)。線性關節采用無框電機+滾柱絲杠的方案,根據開源證券測算,行星滾柱絲杠、倒置滾柱絲杠相比早期階段的降價空間分別達到93%、95%。靈巧手:特斯拉機器人靈巧手內部構成是一個微型的線性執行器(伺服電缸),能夠率先實現微型線性執行器量產的企業將通過規模效應大幅降本。國產加工設備:磨床和齒輪加工機床屬于金屬切割機床,是減速器、軸承、滾珠絲杠、電機在精加工階段的重要設備。
對于具體投資標的,開源證券建議關注編碼器:奧普光電、昊志機電;諧波減速器:豐立智能、漢宇集團、中大力德、綠的諧波、秦川機床、雙環傳動,關鍵設備磨床:秦川機床;無框電機:步科股份、昊志機電;滾柱絲杠:秦川機床;關鍵設備磨床:日發精機、秦川機床;空心杯電機:江蘇雷利、鳴志電器、偉創電氣;齒輪箱:豐立智能、兆威機電;推桿組件:江蘇雷利;力傳感器:柯力傳感。
招商證券指出,人形機器人發展需“硬件”“軟件”,未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以精密減速器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和機器視覺兩方面的技術性突破,建議關注以精密減速器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和機器視覺方面的投資機會。
申萬宏源證券認為,人形機器人方向的受益標的主要是特斯拉產業鏈供應商和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廠商。相關標的有諧波減速器廠商綠的諧波、漢宇集團、中大力德;空心杯電機和手部模組方案的鳴志電器;執行器集成商三花智控;滾柱絲杠廠商江蘇雷利、鼎智科技。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動多行業機器人的發展,相關標的:工業機器人廠商埃斯頓、凱爾達、拓斯達、柏楚電子;特種機器人公司申昊科技、億嘉和和景業智能;機器視覺公司奧普特、凌云光、矩子科技、奧比中光。機器人+大模型融合方向:大華股份、螢石網絡、科大訊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