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傳媒等板塊走弱 新冠藥概念逆勢活躍 市場調整或已接近尾聲
周二,兩市主要股指盤中弱勢震蕩,尾盤快速跳水;三大指數均跌超1%,滬指創階段收盤新低。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近80億元,創7個月最大凈賣出額。截至收盤,滬指跌1.52%報3246.24點,深成指跌1.03%報11012.58點,創業板指跌1.18%報2253.33點,上證50、科創50指數均跌1.55%。市場人士認為,市場的調整可能接近尾聲,未來1個月是非常好的建倉期,建議逐漸增加倉位。
醫藥股走強 大金融走弱
盤面上,雖然大部分股票都走低,但A股也悄悄出現了“一抹紅”:醫藥板塊逆勢走強,新冠藥概念領漲,ST板塊午后掀漲停潮。滬深兩市成交總額765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7954億元減少296億元。滬深兩市1232只股票上漲,3791只股票下跌。共有38只股票漲幅在9%以上,14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
板塊方面,新冠特效藥的走強,帶動醫藥生物板塊領漲兩市,翰宇藥業、三博腦科、川寧生物、拓新藥業、新華制藥、眾生藥業等漲停或漲超10%。非銀金融及銀行在內的大金融板塊全線走弱,中國太保、中糧資本、弘業期貨、新力金融、中信銀行等跌超2%。電商概念股午后走強,CPO概念股盤中一度沖高,劍橋科技一度漲停。ST板塊異動。此外,周一連板個股逆勢走強,日播時尚8連板,杭州熱電8天7板,豐立智能20CM4連板。
公用事業板塊跌幅靠前,華電國際、粵電力A、珈偉新能、通寶能源等跌超4%。傳媒股大幅下挫,上海電影跌停,三六五網、湯姆貓、中視傳媒、中文在線、榮信文化等跌超6%。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認為,年初以來,市場的風格偏主題,不管是AI的活躍,還是“中特估”持續不斷的表現,都不是主要依賴業績的驅動;所以主題升級為賽道的難度很大,某一風格很難持續產生較大的超額收益。“中特估”、AI等主題能否演繹為2-3年的賽道,需要經濟企穩期驗證利潤的強度。指數層面,市場的調整可能接近尾聲,未來1個月是非常好的建倉期,建議逐漸增加倉位。
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虹認為,無論從橫向或縱向對比,A股都處于明顯低估區間。如果僅僅看一兩個交易日的走勢以及日K線的演繹趨勢,似乎壓力重重,但如果看估值數據以及歷史走勢趨勢,當前A股市場的下跌空間是極其有限的。在此過程中,盲目殺跌是不理智的,需要的是持股的耐心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東吳證券張良衛認為,5月國產游戲版號下發,新一輪產品周期已逐步開啟。當前游戲的科技屬性正不斷被認可,國產及進口游戲版號發放數量及質量均值得期待,行業產品周期已逐步開啟。
ST板塊逆勢走強
本周,在股指低迷之際,ST板塊逆勢走強,兩個交易日指數連續上行,周二指數上漲超過1%。個股方面,ST宇順、*ST中期、ST工智、ST恒久、*ST正邦、ST紅太陽、ST富潤、ST曙光、ST花王等近20只ST股漲停。其中,*ST正邦6天5板、ST紅太陽5天5板、ST工智4天4板,*ST美谷、ST曙光、ST華鐵、ST富潤2天2板。
市場人士認為,在嚴監管強退市背景下,今年退市股數量或創新高;4月底年報披露結束,截至周二,5月ST板塊累計跌幅約為10%,一大批ST股連續跌停,風險陸續釋放。ST板塊連續掀起漲停潮,或許還有超跌反彈的因素。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ST深南、*ST齊信、*ST中天、*ST騰信、*ST宏圖、*ST新聯和*ST未來的跌幅超過70%,30只股票跌幅超過50%以上。市場人士指出,隨著近期大盤在3222點附近見底信號的顯現,超跌的ST板塊更容易受到市場炒作,也是這兩天ST板塊“死灰復燃”的一個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ST左江漲逾4%,股價上摸至268元/股;該股年內累計漲幅超過一倍。公司最新公告,控股子公司擬增資擴股引入新投資方,增資合計1億元。同時,擬與中科算力設立合資公司,構建可編程網絡數據處理芯片上下游協同產業鏈。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沈陽機床、臺海核電、S佳通等17家公司完成“摘帽”。截至5月23日,17家“摘帽”公司中,16家股價上漲。其中,泛微網絡以45.05%的漲幅排名第一;天馬股份、沈陽機床、亞聯發展、臺海核電等漲幅居前。
資本市場良性循環加速形成
證監會多次表示,良性循環的資本市場需要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形成,有助于持續檢驗與監督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最終在A股市場形成優勝劣汰的氛圍,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實現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2023年是退市新規實施的第三年。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23日,科林退、*ST金洲、*ST西源、*ST榮華、中航機電、*ST凱樂6只股票已經退市。從股價表現來看,除了中航機電因換股吸收合并實現退市以外,其它股票退市前股價均低于1元/股,投資者損失慘重。周二,ST輔仁、*ST未來公告稱,公司股票將退市;計通退、吉艾退公布《關于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風險提示公告》。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確定退市,其中,吉艾退、*ST龐大、*ST宏圖、ST泰禾、ST美置、ST粵泰、*ST嘉凱、ST陽光城、*ST弘高、*ST天潤、*ST泛海、*ST紫鑫、*ST宋都、*ST新海、*ST海投15家公司股票股價低于1元/股,多只股票觸發面值退市風險。常態化退市機制持續發威,“面值退”數量明顯增多。
同時為了規避退市風險,今年也有多家ST公司公布救贖方案。包括ST花王、ST東洋、ST工智、ST明誠、ST愛迪爾等14家ST公司。市場人士表示,盲目炒作ST板塊的風險很大,不建議跟風炒作。
記者 黃都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