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浮沉因理財 新聯電子欲借增值服務突圍
2016年的募投項目至今未實施完畢,而公司股價自2016年定增后便再未起“波瀾”的新聯電子(002546)近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洞蟊娮C券報》記者以股東身份來到公司參加了此次會議,就公司募投項目、經營情況等對公司進行了微調研。
募投項目七年未實施完畢
新聯電子主營業務為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主要服務于智能電網,主要客戶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
2016年4月,在“互聯網+”概念火熱之際,公司以每股10.51元的價格定增募資13.5億元,擬用于“智能用電云服務項目”。彼時,公司預計項目建設期3年,第四年完全達產。項目建成后,可為電力用戶提供配用電監測云服務、運維服務和節能服務,并收取相關的服務費用。達產后,預計平臺客戶數將達到2萬戶,每年新增銷售收入13.2億元。
然而,上述項目進展卻并不順利。公司分別于2019年及2021年兩度將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從2019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平臺客戶數由2萬戶調增至4.5萬戶。然而,截至2022年年底,平臺客戶數約為1.56萬戶,進度未達預期,節余募資2.24億元被用于永久補流,期末募集資金余額為10.39億元。
“定增時正是‘互聯網+’概念火熱的時候,公司募集的資金計劃用于大量的設備投入,但是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變化,因此設備投入的資金被大量結余。”新聯電子董事長胡敏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解釋道,“上述項目與國家電網配電系統深度捆綁,但彼時國網也在推廣類似業務,因此公司在2018年將業務方向向環保監控轉型。但受疫情影響,環保業務進展受阻,現在公司正在利用上述業務技術帶來的高附加值拓展新的業務,例如空調管控系統等。但上述業務都是圍繞用電信息采集展開的。”
理財產品虧損導致業績下滑
一方面是定增項目難以順利推進,另一方面,定增剩余的大量現金被公司用于投資理財卻遇到了虧損,直接影響了公司凈利潤。
4月11日,新聯電子公布2022年年報,去年公司實現營收6.21億元,同比增長33.53%;凈利潤1116.31萬元,同比下降95%;扣非凈利潤9879.86萬元,同比增長94.9%。
雖然公司主營業務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實現營收4.53億元,較上年同期實現73.38%的增長,然而,由于持有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損,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虧損額分別為1279.57萬元、9575.73萬元,占利潤額比例分別達到了295.18%及2209.02%,直接導致公司凈利潤被拖累。
此外,在2016年乘著“互聯網+”概念東風啟動定增后,公司再無新的資本運作,也沒有緊跟風口,股價由2016年3月定增后的15.78元/股一路跌至4.52元/股,長期處于低位,甚至被投資者吐槽“缺乏想象力”。
股價長期走低,公司是否考慮過采取措施提振股價,或是利用手頭資金引入新的投資項目提振主業?面對記者提出的問題,胡敏表示:“公司不排斥拓展新項目,但實際運作中發現往往不及預期。與‘抓住風口’提振股價相比,公司更希望通過健康運營給股東帶來穩健的回報。”
2022年度分紅預案顯示,新聯電子擬每10股派現1.2元,合計派現超1億元。
增值服務或成利潤增長點
年報中,新聯電子表示,在保持用電信息采集行業技術和市場地位的同時,順應國家和行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發展智能用電云服務項目,大力拓展增值服務業務,實現公司從電力設備供應商向能源綜合服務商的轉型,使公司邁上新的發展臺階。
公司董秘彭輝表示:“公司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平臺擁有監測數據,可以通過數據復用增加多項管理項目、模型檢測,目前在南通已有客戶?!?/p>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需要量大面廣才能實現盈利,目前公司業務面向公司客戶,雖然需要推廣建設過程,但具有客戶粘性高的優點?!焙艚榻B道,“國網是公司最主要的客戶,但公司正在通過商業模式的改變來避免客戶單一性,由配電向環保監測、空調管控轉型,擺脫對單一大客戶的依賴?!?/p>
近日,新聯電子在官網發布信息稱,公司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終端(集中器、能源控制器、專變采集終端)系列產品獲得能源管理體系認證,這是繼獲得碳足跡管理體系認證之后,公司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助力“雙碳”發展等方面又邁出的堅實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當日有投資機構參加了股東大會。對于關注新聯電子的原因,該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主要是股價比較低,此外公司業務圍繞用電展開,希望尋找公司在‘雙碳概念’方面的投資機會?!?/p>
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