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頭雁”效應明顯 398家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
本報訊(記者 劉揚)科創板年報披露進程已超九成。根據Wind統計,截至28日,已有473家科創板公司披露年報,占全部科創板公司的91.14%。目前來看,科創板公司整體業績繼續保持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8日,473家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2027.52億元,同比增長29.23%;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合計1124.72億元,同比增長5.82%。
業績增長的背后離不開“含科量”的持續上升。根據Wind進一步統計,目前473家科創板公司去年研發支出總額合計為1132.54億元,較2021年的900.58億元,同比上漲25.76%。對比2021年來看,473家公司中有398家公司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此外,473家科創板公司研發人員共計為161961名,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算數平均值為27.60%。
截至28日,從絕對值看,2022年研發支出總額最高的為百濟神州,為111.52億元,較2021年95.38億元的投入增長19.92%。此外,中芯國際、天合光能、君實生物-U、傳音控股、海光信息、中國通號、時代電氣、奇安信-U、天能股份、聯影醫療、信科移動-U、金山辦公、晶晨股份、大全能源、翱捷科技-U去年的研發投入亦超過10億元。
榮昌生物、神州細胞-U、中微公司、鐵建重工、華潤微、復旦微電、芯原股份、華大智造、康希諾、珠海冠宇、邁威生物-U、廈鎢新能、中控技術、經緯恒潤-W、迪哲醫藥-U、長遠鋰科、思瑞浦、諾誠健華-U、百奧泰、道通科技、螢石網絡、艾為電子、電氣風電、九號公司-WD、瀾起科技、云從科技-UW、睿創微納、新點軟件、東方生物的研發投入低于10億元但超過5億元。
從同比增幅來看,萬潤新能、納芯微、歐林生物、大全能源、海目星、中復神鷹、派能科技、金博股份、英諾特、長遠鋰科、思瑞浦、中科星圖、禾邁股份、先惠技術、裕太微-U這15家公司研發投入增幅超過了100%。
此外,以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來看,亞虹醫藥-U、海創藥業-U、首藥控股-U、邁威生物-U、前沿生物-U、盟科藥業-U、澤璟制藥-U、君實生物-U、百奧泰、榮昌生物、百濟神州-U、賽諾醫療、云從科技-UW、諾誠健華-U、國盾量子均超過100%。神州細胞-U、天智航-U、康希諾、博睿數據、云天勵飛-U、微芯生物、虹軟科技、龍芯中科、星環科技-U、概倫電子這10家公司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低于100%超過50%。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科創板公司整體研發投入較高,但分化也比較明顯。從行業上看,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等新興行業的研發投入較高,而化工等傳統行業的研發投入相對較低。
比如,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超30%的61家公司中有22家為醫藥生物公司、15家電子企業、19家計算機公司。而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低于4%的27家公司中,電力設備行業有13家,化工5家。
“科技創新正處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科創板的創新屬性十足,成長速度更快,不應以此前的政策洼地定位被看待。”中信證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楊帆分析認為,得益于科技創新和國家安全的持續強化,以半導體、軟件、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為代表的優質公司將在數字化和自主化浪潮中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從稚嫩走向成熟,中長期黃金布局時機已至。
過去三年科創板公司的收入、利潤、研發水平較好

注:數據為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季度的平均值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