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股價創歷史新高 總市值超800億
截至2023年4月25日收盤,同仁堂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600085.SH)、同仁堂科技(1666.HK)、同仁堂國藥(3613.HK)合計市值1009億元,首次突破1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其中,同仁堂(600085.SH)逆勢走強,至收盤大漲5.08%,報收58.58元/股,股價創上市25年來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808.76億元,年內漲幅達31.11%,資本市場投資價值再上新臺階,給市場帶來了強勁信心,投資者認可度持續提升。
加強市值管理 助力價值提升
近年來,同仁堂持續加強市值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并優化適合自身經營特色和管理架構的市值管理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果。
2022年度,專業投資分析機構出具64份針對同仁堂的深度覆蓋報告,均為“增持”或“持有”評級,也是上市25年以來出具最多行研報告的年份。專業機構的推薦,吸引了投資界的廣泛關注,同仁堂(600085.SH)在去年6-8月間,先后納入“上證180指數”、“明晟中國指數”和“富時羅素中國指數”三個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股票指數。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影響力逐步提升。
2022年,同仁堂(600085.SH)母公司還首次編制了“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該報告為國外指數評級公司重點關注的報告之一。不同于年度經營分析和財務報告,ESG報告更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人才隊伍、公司治理、公益和社會責任開展情況,旨在挖掘企業長期發展的能力。報告發出后,得到資本市場投資者一致好評,提升了同仁堂信息披露透明度,也利用資本市場為同仁堂品牌作了一次“軟性廣告”。
3月底,同仁堂披露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53.72億元,同比增長5.27%;歸母凈利潤14.26億元,同比增長16.17%。
聚焦精品戰略夯續品牌初心
經營業績表現亮眼,背后是同仁堂大力實施三大戰略,其中“精品戰略”是從生產到終端,從營銷到管理,通過精益制造、精準營銷、精細管理,提升產品品質和創造服務價值,成為消費者信賴和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行業標桿。
今年4月,以“萬象啟 開新局”為主題的2023烏鎮健康大會暨第二屆中國OTC大會盛大舉行,同仁堂在全國大健康領域專家學者、企業領袖、行業精英及媒體嘉賓的共同見證下隆重發布“精品戰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全力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樹品牌、優品種、強品質的精品之路。
加大科研力度 推進智能制造
同仁堂常年生產的品規超過400種,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類別,產品儲備豐富,科研工作主要圍繞新產品研發、品種培育、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研究。據顯示,2022年,同仁堂研發投入合計3.66億元,同比增長14.5%。
加大科研項目立項,開展“清腦宣竅滴丸”研發工作,對“同仁牛黃清心丸”等重點品種進行二次開發,開展潛力品種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種價值;完成“麥冬”等內控標準研究,進行生產質量問題攻關;提前布局解決珍稀藥材資源問題。
另外,持續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步伐。在傳統大蜜丸制作工藝中應用了智能化關聯技術,實現了合坨、制丸、扣殼、蘸蠟、外包等聯線數據采集、儲存及追溯項目,大蜜丸日班次產量提高30%以上,且生產過程中混批、混品種的風險降為零。
同仁堂將以產品“零缺陷”為根本追求,加快智能制造進程,數字化建設賦能產業升級,全面推進工業制造現代化,實現精益制造、智能制藥,做中藥行業的旗幟和引領。
股價的提升再次彰顯同仁堂的可持續投資價值,而一項項舉措接激發了公司發展活力。繼2022年營收凈利雙增之后,日前,同仁堂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告顯示,營業收入實現51.43億元,同比上漲30.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5.23億元,同比上漲30.8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11.45億元,同比上漲22.62%,公司實現2023年首季“開門紅”。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