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品全線發力 貝特瑞業績再創新高
近日,北交所公司、全球新能源材料龍頭貝特瑞(835185)披露業績報告,公司2022年度實現營收256.79億元,同比上漲144.76%;凈利潤23.09億元,同比增長60.27%,營收規模和利潤水平再創新高。
業績持續三年加速增長
貝特瑞業務版圖涵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等核心產品,隨著下游需求擴大,產品銷售規模不斷提升。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收256.79億元,同比上漲144.76%;凈利潤23.09億元,同比增長60.27%。這是公司自2020年以來營收凈利連續第三年實現加速增長。
貝特瑞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是本期全球動力及儲能電池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公司產品銷售量增長,收入、成本也相應增長;同時,公司本期處置了持有的芳源股份部分股權取得投資收益,進一步提升了報告期營業利潤及凈利潤。
分季度來看,公司1-4季度分別實現營收40.79億元、61.22億元、73.67億元及81.11億元,實現凈利潤4.51億元、4.67億元、4.4億元及9.52億元。
公司保持了高強度的研發投入,2022年研發費用為12.63億元,同比增長113.46%。
負極材料龍頭地位持續穩固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投產負極材料產能為42.5萬噸/年,較2021年末同比增長177.78%。公司四川新材料年產5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四川瑞鞍年產8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惠州貝特瑞年產4萬噸負極材料項目、江蘇新能源年產4萬噸負極材料項目、天津貝特瑞年產6萬噸負極材料項目等多個項目已投產并實現批量供貨。
2022年度,公司產能加速釋放,實現負極材料銷量超過33萬噸,對應收入146.31億元,同比增長126.52%;正極材料銷量超過3萬噸,對應收入103.01億元,同比增長182.11%。根據鑫欏資訊數據,2022年貝特瑞負極材料市場份額達26%,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此外,新增項目保障了公司的未來產能。年報顯示,公司子公司云南貝特瑞年產2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山東瑞陽年產4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山西瑞君年產1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已開工建設。海外市場布局方面,公司與STELLAR公司合資建設印尼基地。
除了負極材料業務,貝特瑞在硅基負極、高鎳三元、鈉離子電池等代表產業未來方向亦有布局。公司目前硅基負極產能5000噸/年,硅碳負極材料已經突破至第四代產品,比容量達到1800mAh/g以上;4680“大圓柱”電池的走俏讓公司“硅基負極+高鎳三元”產品結構備受關注。
市場和政策雙輪驅動帶來行業紅利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5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7.7%和26.2%,市場占有率達到26.1%。
新能源車的高速發展也帶動鋰電池材料需求猛增。以負極為例,高工鋰電調研顯示,2022年我國鋰電池負極材料產量141.5萬噸,同比增長74.5%;出貨量137萬噸,同比增長90%。同時,正極材料也伴隨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其中,具備高能量密度優點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備受市場青睞。
2021年起,貝特瑞正極材料布局實現產品聚焦,完成磷酸鐵鋰資產及業務轉讓,集中于高鎳三元路線。2022年,公司與SK、億緯鋰能合資擴產5萬噸新產能部分投產;與中偉股份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前驅體產品開發、前驅體產品供應、海外礦產資源開發及材料產能布局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除了動力電池,公司已經在儲能應用、鋰離子電池回收等新能源發展前沿領域進行了相應布局。
中銀證券表示,未來隨著鋰電池成本的不斷降低,鋰離子電池儲能性價比將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儲能鋰離子電池需求量規模能夠達到600GWh。在市場需求和政策的雙輪驅動下,儲能產業已駛入快車道,貝特瑞作為產業鏈上游電芯原材料正負極供應商,有望充分收獲行業紅利。
貝特瑞同期披露高送轉預案,擬以未分配利潤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5股,每10股派現3.5元。公司目前總股本為73656.85萬股,此次權益分派共預計派送紅股36828萬股,派發現金紅利2.58億元。記者 朱蓉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