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緒受到提振 超預期降準助力成長股表現
3月17日,央行宣布決定于2023年3月27日起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對此,券商認為,本輪降準超預期,穩固經濟復蘇信心。也有券商認為,國內經濟和政策預期的低點已過,超預期降準助力政策預期回升,利好成長股表現。
中信證券:關注業績改善較大的品種
國內經濟和政策預期的低點已過,數據驗證下國內經濟預期上修,超預期降準助力政策預期回升。近期,歐美銀行風險對我國沒有實質性影響,反而有利于提升A股在全球的配置價值。A股全面修復行情的第二波雖略有延后,但趨勢已日益清晰。
這次降準修復了前期已回調的穩增長政策預期,政策體現了央行對于當下銀行間流動性水位的關注,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的意圖表明政策呵護經濟修復和市場信心的導向不變。
2月至3月17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僅212億元,其中配置型資金凈流入485億元,交易型資金凈流出273億元。今年以來,主動型公募收益率中位數已回落至0.5%,公募前100大重倉股加權動態PE已接近去年10月底水平,公募產品贖回穩定。外部風險影響市場心態和活躍資金加倉節奏,根據對中信證券渠道調研情況,3月17日,中小私募倉位已降至76.8%的歷史平均且偏低的水平。
配置上,建議繼續堅守成長洼地,繼續保持半導體和信創板塊較高的配置優先級,戰略性增配能源、科技、國防和農業“四大安全”領域的同時,風格結構上更偏向中大盤成長。同時,建議關注2023年業績有較大同比改善空間的行業,如科技中的數字經濟,醫藥中的中藥、設備、器械和創新藥,基建投資加速形成實物工作量的“中字頭”央企,地產鏈中家居、家電等后周期品類。
德邦證券:小盤股與成長股占優
2023年以來,美國破產兩家銀行,反映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目前美國銀行體系仍然穩健,市場恐慌有望緩解。權益、中游制造、小盤、成長占優,繼續看好大科技。
3月17日,央行超預期宣布全面降準0.25%,降低商業銀行負債端壓力,商業銀行投放信貸意愿有望提升,貨幣條件改善,貨幣-信用周期回擺,寬信用復蘇周期進一步強化。
國內經濟復蘇勢頭較好。一、房地產銷售延續回升,2月70個大中城市中40家上行,創2021年8月以來新高,3月以來,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當月同比增41.8%,延續2月恢復勢頭;二、3月以來,普林格同步高頻指標延續回升態勢;三、1-2月經濟企穩回升,消費表現亮眼。消費端明顯回升,1-2月同比增長3.5%,前值為-1.8%,消費者信心指數提升至91.2。2月整體投資小幅上升,1-2月同比升至5.5%,基建繼續支撐整體投資項,地產雖仍是主要拖累項,但降幅明顯收窄、回暖趨勢已現。
行業配置上,權益、中游制造占優,以超跌+政策受益+景氣向上的大科技為抓手。重點關注:一、機械設備:通用設備、自動化設備;二、電子:消費電子、光學光電子、半導體;三、計算機:軟件開發、IT服務、計算機設備;四、國防軍工:航空裝備、航海裝備;五、傳媒:游戲、數字媒體;六、電力設備:電機、風電設備、電池。
東亞前海證券:降準對市場情緒傳遞信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社零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符合預期。分地區看,鄉村恢復好于城鎮,鄉村社零總額同比增長4.5%,城鎮社零總額同比增長3.4%。分類型看,餐飲收入超預期,同比增長9.2%,主要受益于疫情后的回補性消費及春節假期刺激。分細項看,必選消費中,煙酒、日用品有較大改善,中西藥品漲幅較此前有所回落;可選消費中,紡織品、化妝品、金銀珠寶類改善明顯,汽車消費有明顯回落,可能是由于此前政策力度較大,部分購買力提前透支;地產后周期板塊均有環比改善。展望未來,疫情后場景修復有明顯改善,伴隨場景修復到位,未來消費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靜待政策發力。
生產端制造業恢復較為緩慢,投資端基建為主要拉動項。生產端來看,中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2.4%,預期值為2.6%。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制造業、公用事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4.7%、2.1%和2.4%。
本輪降準超預期,穩固經濟復蘇信心,但本次降準仍然靠前發力,可能是由于當前經濟數據仍存在結構性壓力,旨在鞏固經濟復蘇信心。復盤來看,歷次降準后,大盤多數情況下上漲,降準能夠對市場情緒傳遞一定信心。
從行業配置方向看,建議關注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帶動下的計算機板塊;關注科技創新方向的芯片、半導體等領域;消費核心資產中期基本面有望進一步改善,關注業績兌現,建議關注白酒、消費電子、家電、醫美、醫療服務。主題性投資機會方面,關注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及國資國企改革相關板塊。 記者 張曌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