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市場擾動 A股震蕩收陰 市場調整之際銀行股成“避風港”
周四,受到外圍金融市場擾動,滬深A股震蕩走低。16日,上證綜指下跌1.12%,報收3226.89點;深證成指下跌1.54%,報收11237.70點;創業板指下跌1.51%,報收2302.05點;滬深300指數下跌1.20%,報收3939.15點。對于短期市場,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近期大盤藍籌股輪番護盤,但中小盤股走弱拖累大盤,投資者近期應注意風險控制,避免短線追漲。
銀行股逆市上漲
周四,受到周三外圍股市大跌拖累,滬深A股低開低走。16日,上證綜指下跌1.12%,深證成指下跌1.54%。滬市方面,由于權重股護盤,整體表現強于深市。
消息面上,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周三股價暴跌引發了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擔憂,拋售潮從股市進一步波及到大宗商品。國際油價破位下跌至15個月低位,工業金屬普遍跌幅超過3%。對經濟衰退的恐慌令資金如驚弓之鳥,潛在的衰退風險也讓各國央行對抗通脹的決心或面臨考驗。受到利空因素影響,周三英國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292.66點,跌幅為3.83%;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跌幅為3.58%;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跌幅為3.27%。美股周三未能幸免,道指下跌0.87%,今年以來跌幅近4%。
受到銀行股上漲影響,16日上證綜指相對抗跌。滬市16日成交3929億元,較周三有所放大。記者注意到,周一上證綜指低開后收出中陽線,但此后幾天股指震蕩走低,截至周四收盤,上證綜指本周以來下跌0.10%。據同花順行情顯示,銀行板塊16日上漲0.74%,個股方面,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長沙銀行位居漲幅前五位,16日漲幅分別為2.95%、2.53%、1.35%、1.24%、1.12%。
大宗商品全線調整
在銀行、商業板塊逆市上漲的同時,16日煤炭、有色、石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全線調整,跌幅分別為3.32%、3.08%、2.68%。記者注意到,煤炭股16日跌幅超過3%,個股無一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16日資源板塊全線走弱,主要與周三國際能源價格大跌有關。周三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兩大合約日內最大跌幅近8%。截至收盤,國際石油基準布倫特原油下跌4.9%,收報每桶73.69美元,創下2021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WTI原油下跌4.2%,收報每桶67.61美元。美國原油庫存變動引發了盤中拋盤。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上升160萬桶,遠超市場預期。目前總庫存較歷史均值高7%。
受到原油價格大跌拖累,工業金屬也遭遇了拋售,倫銅、倫鋁、倫錫、貴金屬中工業屬性更強的鉑金、鈀期貨跌幅也超過3%,經濟陰霾讓投資者紛紛轉向美元、黃金、國債等工具避險。
繼續跟蹤低估值板塊
對于短期市場,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近期大盤藍籌股輪番護盤,但中小盤股走弱拖累大盤,投資者近期應注意風險控制,避免短線追漲。
東吳證券認為,上證指數在周二下探趨勢線獲得支撐后,周三繼續保持強勢,目前只要該趨勢線不破,短線都不宜太過看空;考慮到3330點一線壓力較大,市場維持大區間震蕩的可能性較大,操作上建議持股為主不要亂開新倉。
國盛證券表示,目前市場依然是存量資金博弈格局,市場風格已經悄然改變,資金不再一味追逐題材股,而是共同擁抱大而美的價值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當前處于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高峰期,資金會更關注有業績支撐的優質企業;二是在全面注冊制大背景下,業績差的企業會被市場加速淘汰,使得資金會更加關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因此,短期策略上可多關注國資背景+政策利好方向的股票。
記者 湯曉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