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太科技:負極材料一體化成本優勢顯著
尚太科技(001301)于2008年成立,以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起家,2017年抓住機遇布局上下游,完成石墨化加工向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的轉變,2021年全球市占率達6.8%,國內市占率9%。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負極材料已成公司營收主力,盈利優勢顯著且增長強勁,2018-2021年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CAGR分別為70.8%和67.8%。根據公司業績預告,2022年歸母凈利為12.8億元-13.4億元,同比增長135.52%-147.30%。
負極材料行業供需反轉,新一輪洗牌在即。過去兩年,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爆發,加速了產業新老玩家的入局。從石墨化價格來看,隨著新產能的密集投放供需情況反轉,石墨化外協加工費已經由2022年頂峰時期的近3萬元/噸回落至目前的1萬元/噸左右。2023年負極行業有望迎來一輪新的洗牌,高成本的低端產能將被率先出清。
尚太科技最大的優勢在于成本,而成本正是本輪負極材料競賽中的關鍵。公司石墨化單噸成本在6200元以內,相比同行有數千元的領先優勢。工藝端,公司創新性地在石墨化前引入焙燒工序,可提升60%的物料密度,顯著提升裝爐效率。電力成本方面,公司在山西基地的電價約0.3元/wh,低電價優勢明顯。目前,公司負極生產可實現百分百石墨化自供,一體化程度行業領先。體現在盈利方面,2019-2021年,公司負極材料毛利率分別為40.63%、38.02%、40.04%,而行業其他負極廠普遍在30%左右,公司毛利率領先行業水平。
公司負極產品持續升級,均價增幅明顯。公司定位中低端,比容量、首次效率、壓實密度等指標升級空間大,2018年以來公司負極材料銷售結構中,中高端產品ST-12、ST-14、ST-22T占比不斷提升,2022年上半年負極材料均價大幅提升33.4%至3.88萬元/噸,且46.57%的毛利率遠超其他負極公司。
深度綁定優質客戶,積極拓展新合作可能。尚太科技與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鋰電池生產企業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其中,尚太科技與第一大客戶寧德時代深度合作,2021年尚太對寧德銷售額占營收比重為63.04%。此外,尚太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向LG新能源、比亞迪等企業開展送樣檢測。
上市助力公司成長邁上新臺階,產能建設實現飛躍。公司產能主要分布在石家莊和山西兩地,區位優勢顯著。預計公司2023年有效產能(含石墨化全工序一體化)為24萬噸,未來幾年總產能將超過50萬噸/年。
中泰證券表示,公司為石墨化企業轉型負極的典范,業界口碑極佳。預計公司2022-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5億元、75億元、10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2%、67%、38%;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億元、17億元、2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42%、28%、33%;對應EPS分別為5.05元、6.45元、8.58元。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為15倍,考慮公司成本優勢明顯,盈利水平亮眼,給予公司2023年15倍PE估值,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中郵證券表示,公司作為人造石墨領先廠商,未來將受益于成本優勢,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預計公司2022-2024年營業總收入分別為48.10億元、66.23億元、92.9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05.9%、37.7%、40.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36億元、15.62億元、22.3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45.81%、16.90%、43.20%。公司所處行業為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選取璞泰來、貝特瑞、杉杉股份作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2-2024年平均PE估值分別為16.44倍、12.34倍、9.57倍。同期公司PE估值分別為14.66倍、12.54倍、8.76倍,首次覆蓋,予以“增持”評級。 記者 劉希瑋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